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8088-566

您所在的位置:唐山职业教育网 > 京津冀协同

京津冀协同

"一十百千万"工程 重点项目 职教集团(联盟) 培养和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专业群 统筹协作平台
京津冀三地奋力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2024-05-13 16:27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为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京津冀三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持续完善协同机制,狠抓任务落地见效,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5.12”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2024年5月11日-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天津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区域协调办)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座谈会以“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 产业体系融合”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盘点一年来三地协同发展的工作和成效,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形势,以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为新起点,共同谋划部署下步工作。会议审议通过5个文件,聚焦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产业链有效构建、科创平台深化合作、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举措。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是三地共同的责任。雄安新区已经进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新阶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省市制定共同推进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行动方案,提出了共建创新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18项措施,助力雄安新区打造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产业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去年三地共同绘制了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为进一步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近期三地共同制定了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围绕“堵点”招商、“卡点”攻关等方面,确定了42项任务,并配套制定责任分工清单和落地指南。
协同创新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习近平总书记“5.12”重要讲话中提出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地共同编制了协同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明确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12项重点任务,加快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战略平台。
通武廊地区是京津冀区域最具一体化发展基础的地区。本次座谈会审议通过了推动通武廊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协作、生态环境保护、文旅融合等8项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推动工作协调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去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建立了“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工作机制,为推动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三地共同修订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运行规则,将三地人大、政协协同纳入工作机制,在更大范围形成合力;同时,在现有15个专题工作组基础上增加能源、水务、统计3个专题工作组,推动各领域任务更加精细务实、高效落实。
此次座谈会上,三地有关方面签署了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京雄合作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工作备忘录、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等一批协议和产业合作项目,揭牌成立了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信创和网络安全产业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等三个产业链联盟,升级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建模式,发布了京津冀社保“一卡通”交通出行、看病就医、图书借阅等一批应用场景。
下一步,三地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奋力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全力以赴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坚决支持和服务保障央属标志性项目落地,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持续推进核心区功能优化提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落实好支持雄安新区一揽子政策措施,抓好重点片区、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加快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深化京津与雄安新区教育、医疗、职教培训等公共服务对接合作。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处理好与雄安新区、中心城区、北三县等周边地区的关系。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扎实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北京绿交所强化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能力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加速集聚。
第二,加强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建设,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共同唱好京津“双城记”,加强北京科教资源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对接合作,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等园区合作。推动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与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研究推出新一批京津出行便利化措施,进一步释放同城效应。有针对性地优化对北京、雄安新区等港航服务措施,增强天津港服务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能力。推动通武廊、平蓟三兴等毗邻地区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优化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协同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通武廊”地区一体化发展,在区域统筹、规划对接、政策衔接、交通连接、产业承接、服务链接上实现更加深度的突破。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编制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强化对区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统筹。
第三,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构筑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园区生态,增强对区域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提升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落实“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发挥链长制作用,抓好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推动链上企业在京津冀重点产业合作平台和园区发展。推动实施京津塘高速协同场景开放、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配套工程等一批京津冀产业协同示范项目,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作用,充分链接企业资源。
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构建一体化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推进津冀港口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增强天津港服务辐射功能,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持续巩固河北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功能和主枢纽港地位,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强大气污染、跨界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及北方防沙带建设,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公共服务合作水平,推动京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深化对接,开展跨区域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拓展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做好灾后恢复重建,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协同打造一批主题消费和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第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区域融合联动。持续实施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措施,加快形成有利于跨区域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市场化机制,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出台并落实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合作。更好发挥京津冀联合办、专题工作组的作用,不断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巩固夯实“要事有统筹、任务有督办、落实有专班”的工作体系。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战略交流互鉴,深化与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等对接合作。
新起点上,三省市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深学深用、善作善成,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折不扣落实好座谈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精彩细部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观全局!
座谈会期间,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共同赴天开高教科创园、航天五院天津基地、天津港港区、产业链重点企业等实地调研。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召开联席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及产业、交通、生态等专题工作组工作情况汇报,对协同发展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与参会和签约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此次会议确定,2025年度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河北省召开。
附件
携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为协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京津冀三省市坚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协同发展不断走深走实。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到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一是牢牢牵住“牛鼻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断优化,8家市属高校和15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外布局。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严格执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2.5万余件,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持续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让核心区“静”下来。
二是坚持稳扎稳打,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一座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30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天津港打造服务雄安新区便捷出海“绿色通道”。白洋淀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央属标志性疏解项目压茬推进。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加快打造。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设立,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入驻企业80余家。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开学开诊,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接支持雄安新区。天津组建津雄职教联盟,选派医学专家开展帮扶。
三是深入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和高质量发展意见,副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市级机关分两批集中入驻副中心。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投入运营,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北京绿色交易所加快建设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成交量突破1亿吨。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理事会、执委会实体化运行,厂通路道路段完工,轨道交通平谷线全面建设。举办2023年项目推介洽谈会,签约项目50个、意向投资额426.8亿元。推进“通武廊”合作,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与中关村通州园、廊坊开发区建立对接机制。
四是拓展合作广度深度,京津“双城记”展现新气象。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深入对接。天开高教科创园累计注册企业超1600家,北京清微智算等一批项目成果落地。智慧互通等北京企业在天津建设中试服务平台和生产研发基地,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实验室投入运营。天津1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北京整车厂商配套。京津产业园区能级不断提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分别新增注册企业超900家、300家。京津半小时通勤圈日益完善。形成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京津双城的交通格局,有力支撑同城化生产生活圈。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北段通车,联通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宝坻、北辰等区域。开行武清至北京“定制快巴”,实施京津同城出行便利化措施,有效释放同城效应。天津港成为北京便捷出海口。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及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津冀港口群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储气超4.9亿立方米。
五是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开创新局面。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三地人大同步立法,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同比增长109.8%,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加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不断优化京津冀营商环境,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互认,自贸试验区203项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
六是推动共建共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持续强化,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转变。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已实现全覆盖。灾后恢复重建加速推进,完善全流域防洪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公共服务合作深化拓展,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4个京津冀高校联盟。全面取消三地异地就医备案,9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共同推进京津冀“一卡通”建设,加快实现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
七是发挥地缘优势,京津与河北高水平合作汇聚新动能。依托交通廊道打造经济廊道,推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提升重点产业平台合作水平。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扎实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实施亿元以上京津项目270个、总投资2037亿元。张家口27个数据中心、153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加快建设,崇礼入选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房涿涞、平蓟三兴、延怀赤毗邻地区合作不断深化。累计认定环京蔬菜基地130家、10万亩,全年开展河北净菜进京活动100场。

上一篇:跨省跨区!京津冀能源基础设施将互联互通
下一篇:没有了

主办单位:唐山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唐山职业教育网 版权所有: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24002000309号 备案信息:冀ICP备11020808号-16 联系电话:13313292299 电子邮件:cy@zhijiaow.com 技术支持:职教网 山东技校网 河北技校网

招生咨询热线:400808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