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8088-566

您所在的位置:唐山职业教育网 >学校新闻

院校展示

  • 学院介绍
  • 专业设置
  • 联系方式
  • 联系方式
  • 学校新闻
  • 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2018年度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是唐山市教育局直属、具有116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学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直隶永平府中学堂,1905年至1907年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李大钊曾在该校就读。学校几经更名搬迁,于1985年改办职业教育,2014年10月,学校搬迁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战场——曹妃甸新城,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百年历史传承,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唐山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1999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3年4月,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第三批立项建设单位,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2016年1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8年12月通过国家级验收,正式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职成厅函〔2018〕52号),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伴随着河北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建设力度,学校完成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2016年—2018年)中的名牌学校建设,并在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组织的项目建设中期检查及动态调整中因成效显著由名牌校二档晋级到一档。
    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唐山市文明单位。校园占地面积16.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428.46万元。
    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唐山提出的“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秉承“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精神,坚持“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抓住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机遇,通过落实政府“放管服”政策,实施政校企协同、中高职衔接、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1.2学生情况

    学校适应唐山市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开设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2389人,实行“2.5+0.5”学制模式。2018届毕业生846人,巩固率88.2%;2018年共开展社会培训1326人次。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7人,生师比15.22:1;其中专业课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6.9%,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9人,占比84.8%。聘请28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17.83%。

    学校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学位层次,使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增加至5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4.4%。

    学校加快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学位层次,使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专任教师增加至54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34.4%。

    1.4设施设备

    学校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室)建设,投入专项资金完善实训基地(室)软硬件设施,本年度新增实训设备近300台套,生均校内实训实习工位数达1.2个,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先进,数量充足,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学校拥有纸质图书共17.14万册,生均71册,与上一年同比生均增长20册。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校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展素质教育,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的宣传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丰富特色校园育人文化。传承唐山特色文化,围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精益求精、坚持专注”的工匠精神,“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学校精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全校升旗活动,每周一期文化讲堂,每月一期道德讲堂,每月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入学教育“三说”活动;针对一年级全体新生开展地方文化、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以“校园文化节”“星级社团评比”等为载体,开展大型学生活动20余场,参与师生达5200余人次;根据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开展陶瓷艺术、民乐民舞、交响乐、戏曲国粹、茶道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2.1.2深化通识课程内涵教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院修订了《课程标准制(修)订及管理办法》《教案编制要求》等文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梳理和挖掘各门通识课程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中华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各通识课程教师积极从内容选取、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融入了课程教案设计,充分发挥了通识课程的“育人”作用;以课程质量保证小组为单位开展课程诊改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积极开设《成才之道》等12门次传统文化选修课程,选修学生人数近千人,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本年度,语文、数学、英语、德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合格率分别为95.0%、95.3%、90.1%、99.5%、97.6%。

    2.1.3常态化实施“双证书”制度

    依托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改进了职业能力评价方式,实施双证书制度,修订了《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制度》、《职业资格考评制度》等系列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形成了校-系两级认证管理体系。本年度共有846名在校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专业资格考试,其中涉及中级维修电工、图形图像处理、幼师基本资质等共计5个专业的资格鉴定考评和专业资格考试项目,专业技能一次性合格率达97.5%,与2017年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

    2.1.4探索增强体质有效途径

    2018年度在校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及格率为82.1%,较2017年度提高0.9个百分点。

    体育课采取选项课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体育课教学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又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通过大型阳光体育活动、参与度较高的体育社团、坚持经常的早操、课外差异化辅导、文化节体育运动成果展示、专项业余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运动习惯。

    2.1.5培养合格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全面培养,2018届846名学生在德、智、技、体等方面全部合格,毕业率100%。

    2.2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依托学校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密切联系相关企业,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吻合;为落实国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修订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基于“校友邦”实习管理平台,建立“学院—系—企业”的三级管理体系,构建岗前安全教育、实习双保险、三方协议、全程跟踪“四维”安全保障网,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据统计,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为98.08%、专业学习满意度为97.52%、教书育人满意度为98.69%。                    

    2.3资助情况

    各级财政拨付免学费国家补助资金、学生享有的国家助学金足额及时到位。

    学校根据冀财教[2012]376号文件精神,严格认定符合免学费范畴的学生,从户籍性质入手,实行班、系、校三级审核,层层把关。对于城市困难家庭申请免学费的学生,严格按上级规定的程序予以审核办理。

    学校为享受助学金的学生统一办理银行卡,资助资金每年分春秋两次按规定足额发放。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账目清楚,不存在经个人账户转发和学校套取、挪用和截留国家资助资金情况。根据国家助学金的文件精神,制定助学金的评审程序,并向学生公开,让学生了解评审政策和评审程序。在评审工作中,严格按照评选条例的规定,经学生本人申请,各系上报,学校审核,并在校内公示五天后,形成资助系统中的受助名单。

    2.4就业质量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起薪、升学人数及升学率等情况见下表。

    2.5职业发展

    2.5.1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突出中高职衔接特色,修订《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各专业开展企业调研和社会需求调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绿色技能、生活技能等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学校《课程标准制(修)订及管理办法》,修订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注重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出台《关于考试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考核内容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方式采取“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增强考试的自主性、实践性与探究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能力。2018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河北省中职学生会计手工技能大赛、河北省中职电子商务大赛等赛事活动,取得多项省级以上奖励。

    2.5.2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双创”精神

    融合多元理念,创新“双创”教师团队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培训、聘请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专家来校传授“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措施,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专业教学中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按照“三结合”理念,将“双创”融入人才培养。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就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理念,突出专业技能,强化应用能力,明确就业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在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教学模式,融入头脑风暴、项目教学、创新体验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在课堂外,以开展实践活动为载体,组建陶艺社、科技社、航模社等创新类学习型社团,举办校园创新创业、校园营销等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3.1.1追踪产业发展方向,适时进行专业调整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的文件精神,依据学校制定的《“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关于加强专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落实专业调整工作,执行专业备案与审批工作。

    学校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时了解唐山区域行业改革走向、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等状况,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行业、企业、毕业生等调研、回访工作,撰写调研报告,掌握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目前学校开设有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5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河北省骨干专业。

    3.1.2紧贴市场实际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依托学校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唐山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及学校特色,校企联合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协同、中高衔接、双证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政教育、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绿色技能、生活技能等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5个专业实践性教学课时均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为半年。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学校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开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文件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育人的主体地位,开展德育课改革。思政部通过集体备课,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以及理论体系、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丰富了德育内容,创新了德育形式。各通识课教师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融入了课程教学过程,同时在教案中强化教师对课程教学过程育人环节的课后反思,促进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培养与通识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3.2.2强化专业设置论证与专业诊改

    学校制定《专业预警标准》等制度,对接唐山及曹妃甸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合作企业走访、毕业生回访等方式,每年开展专业调研,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为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有力依据。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等制度,每学期开展期中教学检查,融入新理念、新做法,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带头人说专业、课程负责人说课程、教师说教学单元”的“三说”活动,找问题、查不足,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制定《校系两级督导听课制度》,依托CRP校本数据平台,开发了“听、诊、研、改、核”闭环听课系统,持续开展听课活动;每月发布听课情况分析报告,在期中教学检查会议中集中反馈,限时整改。

    3.2.3发挥专家型团队引领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素能提升,培植专家型团队,依据《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采取校内外培训、挂职锻炼等措施,提高业务水平。本年度2人在第22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省市选拔赛中均获一等奖;7人在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2项科研课题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人被评为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正高级讲师;1人获唐山市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唐山市优秀班主任称号;3人成功申请“唐山市凤凰英才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8%。

    3.2.4重点抓好专业课程建设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会,企业专家与各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需求,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并重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达到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精准对接。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将适应现代生产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融入教学内容,形成校本课程,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和岗位技能要求。目前已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网络课程55门,建设了集专业建设信息、课程资源、教学素材、测试题库等于一体的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构建了优质的信息化学习空间。

    3.2.5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学校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根据企业发展与学生终身职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校企协同、中高衔接、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专业对接产业、教师对接技师、中职对接高职、课程标准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案例成果《中高职衔接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上刊登。2018届846名毕业生中,“3+2”学制学生336人直升大专。3年制中专生中314人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大专,占3年制中专生的61.6%。

    3.2.6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一是依托中职示范校“三通两平台”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情景模拟”“虚拟仿真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围绕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情景模拟环境、虚拟仿真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二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开展建设教学资源库及网络课程,实施在线学习与辅导。目前已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网络课程55门,汇聚积淀5206条资源,建设了集专业建设信息、课程资源、教学素材、测试题库等于一体的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构建了优质的信息化学习空间,打造了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在线平台。

    学校重视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3月份邀请中央电教馆培训师邓俊来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专项培训;选派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本年度3名教师分获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二等、三等和优秀奖;2名教师在第二十二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省市选拔赛中均获二等奖。

    3.2.7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文件要求,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了全面优化建设。参照教育部制定的《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职业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依据企业岗位任职要求,2018年投入18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及购置仪器设备,新增实训仪器设备300多套(台),新增校内实训工位数138个,全面提高了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水平。

    3.2.8严格落实教材使用程序

    学校严格执行《教材选用、订购与供应的规定》《关于教材建设与管理的规定》,规范教材选用和开发机制。明确要求德育课教材要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其他课程教材优先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教材征订表由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严格落实自编教材审核程序,严把质量关,促进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本年度教师主编、参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共计19部。

    3.2.9开拓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借鉴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学校在原有与爱尔兰、美国、瑞士等海外国家合作的基础上,拓展了与印度、新加坡和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选派2名骨干教师赴印度阿拉嘎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本年度,继续接待国外专家、师生来校交流学习,互相分享办学成果。3月份聘请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校长助理、国际联络合作部主任吴兵教授来校为青年教师应邀作《如何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专题报告,吴教授从面向职业化的教育理念、灵活的阶梯式教育模式、优秀称职的师资队伍、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教学实践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构建的质量保障体系。接收第三批次的10名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ITE)学生来校进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学校选派9名师生赴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交流学习。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青年学生的相互交流,也将我校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推向国际,提升了学校国际影响力。

    3.3教师培养培训

    进一步完善各项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为教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修订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实践规定》《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为教师选拔、培养提供了依据。

    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开展校内外培训。通过进修学习,4名教师于本年度取得了硕士学位;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教学诊改、信息技术、专业建设、课程研讨等方面的培训(见列表);学校先后聘请爱尔兰DIT教授吴兵、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主席邬宪伟、教育部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所长杨润勇、河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评审员郑春霞、中央电教馆合作单位培训师邓俊、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谢勇旗、河北城乡建设学校教师刘娜等知名专家来校开展校本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1410人次,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及科研能力的提升。选派董连芬、张建辉等多名教师先后到唐山曹妃甸合心机器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开滦集团、唐山兴瀚物流有限公司、唐山市正阳网络基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3.4规范管理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职成[2010]6号)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3.4.1教学管理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和《河北省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文件。依托正方教务管理系统、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麦可思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和校友邦实习管理平台,对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学运行、实习管理进行动态过程监控,学校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正常有序。

    3.4.2学生管理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认真研究中职学生特点,坚持共性与个性结合原则,体现规范管理、精准服务的管理理念,努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推进以学生为本、充满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发展。

    (1)开展学管队伍能力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学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通过召开班主任专门工作会议、学生工作论坛、校内外培训、学管队伍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推动学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与发展。组织开展学管团队能力提升训练营培训班,以体验式培训为载体,集训练与学生管理工作于一体,更多采取情景模拟、趣味游戏、小组研讨等方法,突出参与性、直观性、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学员的参与程度。通过班主任系列培训、典型经验推广、技能大赛等活动,建立班主任准入、考核、发展、退出机制,多维度提升班主任的育人水平。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完善“服务+教育+管理”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努力实现“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系部—班级—宿舍”管理、微信公众号、QQ群、贴吧、校长公开信箱、电子眼及人脸识别系统等手段,构建了学生安全防控体系,准确定位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情,提高了应急响应能力。

    (2)开展全维度体验式学生干部培训

    学生干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领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助手作用,学生处开启历时2周的2018年“全维度”体验式学生干部培训模式,内容形式包括理论学习、案例交流、素质拓展、徒步拉练、网络互动等等。通过培训,使广大学生干部既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意志、开阔了眼界、稳定了心态、坚定了信心、增进了感情、拓展了能力,又提高了团队的合作力和向心力。

    (3)开展丰富的思想教育活动

    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教育管理的首要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平时的节日、纪念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学风考风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爱心奉献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阳光体育运动健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促进学校“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的建设。

    (4)加大日常规范管理力度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加大常规管理工作力度,做到工作严、细、实。学校统筹修订《学生手册》,并针对不同校区、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对应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细化和落实各项管理规定。通过评优评先活动树立正面典型,通过榜样和模范带动引领学生成长;通过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与处罚明确底线,起到警示作用。通过培养学习习惯、训练文明礼仪、整治违纪行为,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促使学生提升文明素养。

    为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理念,学校成立了“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广大学生办理各类事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该中心以“方便学生办事,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通过“一站式”服务,构建融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工作新平台。入驻该中心的职能部门围绕学业服务、就业指导、奖助贷补管理、户籍档案管理、证件补办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咨询和事务办理。“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将通过规范管理、完善功能、优化机制、热情服务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满意的“学生之家”。

    3.4.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国家、地方及学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并随着管理内容的变化不断完善现有财务制度,做到程序严格、收支规范。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经费使用审批管理办法》《采购预算管理办法》《资产管理系列制度》等多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控项目支出,凡纳入政府采购的项目,需履行招投标、集中采购等程序,并通过设置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专人督导的项目资金管理方式,保证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支出结构合理,操作过程严谨,资金绩效显著。

    3.4.4后勤管理

    建设好后勤服务管理团队。本着“建团队、重制度、提质量”的原则,优化团队结构,完善各项制度,提升管理理念和手段,通过办公QQ群、物业报修微信群、物业报修电话、象牙塔—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及校长邮箱等信息化手段,收集、汇总、反馈全校需求信息,及时安排、协调物业维修人员做好相关服务。

    开展好服务外包人员培训。2018年,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4次,传达食品安全相关文件和精神;对食品从业人员培训4次,通过观看食品安全视频资料,提高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栽植树种100余株,草本花卉2500余株,美化校园环境;邀请区疾控中心结防专家对学管人员、宿管人员、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专题讲座,提高防病能力;世界环境日中号召学生在生活中减少塑料的使用,不乱扔塑料垃圾,并对塑料垃圾要做好分类,实现后勤服务育人。

    3.4.5安全管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狠抓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职责,健全制度,重点开展校园安全基础管理、隐患排查、交通管理、火灾预防、师生安全教育以及大型活动的保卫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师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加大了对保卫工作的人防、物防、技防等经费投入,校园重点部位24小时实施监控;推行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举办安全防范、警示教育、法制宣传、宗教知识等讲座6次,开展防止网络诈骗、禁止接触毒品、严禁携带管制刀具和拒绝邪教进校园的安全教育;在校广播站、板报、展板、班会、QQ群、微信群开辟安全教育专栏或专题,张贴警示图片和发放安全提示300余张,开展全员紧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遵纪守法、脱离低俗、严防诈骗、防灾减灾、积极预防、安全应急、自我保护的自觉性;加强食堂、宿舍、操场、出入口、机动车、经营门市等重点部位的严查严管,综合治理,竭力维护保障校园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4.6科研管理

    学校坚持深化科研管理改革,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努力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将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制定了《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坚持“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原则,从承担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争取科研经费、科研成果获奖、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将教师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校教师2018年度成功申请专利两项,承担唐山市社科联等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学校专门列支专项科研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给予经费支持。同时通过系列化的科研培训和外出学术交流,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本年度公开发表论文52篇。

    3.4.7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优秀、业务技能精湛、工作作风扎实的管理队伍,整体提高队伍的素质。在选拔管理人才方面,从各种专业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管理队伍;在管理人才流动机制方面,通过公平、公正、公开地校内轮岗、竞聘上岗等方式,保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在履行管理职责方面,重点强化五种意识:服务意识、目标意识、全局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四种作用:桥梁作用、纽带作用、骨干作用和模范表率作用;在评价考核机制方面,建立健全合理的考评和激励制度,明确管理者的职责范围,建立涵盖工作任务、考核方法、待遇条件、职务升降、合理流动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将奖惩直接与绩效、贡献挂钩,形成正确的行为导向和价值导向。

    3.4.8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优化了校园网络结构,将原有三层架构网络优化成扁平化、大二层的网络。二是依靠自身力量,整合了全校硬件资源,建立资源池,构建起规模化的云计算中心,提高了教学信息处理能力。三是升级了无缝漫游、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网络,为泛在化学习提供网络支撑。四是所有教学场地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设备,其中交互式多媒体48个、录播多媒体教室3个。五是改造学校现有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CRP系统),沿“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方向全面优化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已覆盖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校园门户系统等功能模块。六是所有终端设备(含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校园网,并建设了微信版CRP平台,为全校师生打造了随时随地实现快捷、有效、有趣、互动的泛在式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了管理效率提升。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作用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作用。

    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扎实推进“三进”工作。学校积极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学生德育考核深度融合,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增强课程亲和力和学生获得感。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打造校级“名师示范课堂”,从团队建设、教学组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估等环节起到示范作用。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学校实施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把握拓展重点,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学校每学年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有效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格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蕴含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颗粒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

    3.5.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做好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

    各系部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了以专业认知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适应环境教育、国防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们尽快了解、适应校园学习生活,为学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生军训结束后,分批次组织2018级新生参观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工业区规划展厅和曹妃甸湿地,同学们在了解区域经济状况、体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宏伟蓝图的同时也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2)培育“四维”校园质量文化

    学校在探索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特点,采取更有效方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形成了校园质量文化内生动力机制。

    培育“精神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20余名京剧艺术名家走进学校,让学生在欣赏戏曲文化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在体味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中秉持文化理想、坚定文化自信。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唐山解放70周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军地校三方联欢,共享文化盛宴,学生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风采。

    强化“物质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筑基”作用。依托曹妃甸港的建设开发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与多所国内外院校合作交流的优势资源,推进国际文化、海洋文化、陶瓷文化、工业文化进校园,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不断提升。

    突显“制度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保障作用。学校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强化部门协同,将制度推行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制度“落地”,形成特色的“成长导师制”“首问负责制”“四入一访制”等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并以诊断与改进的理念不断修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保障。

    “行为文化”教育延伸到校内实践的方方面面。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周一期的道德讲堂和文化讲堂,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成为他们最期待的“精神课堂”;国防教育协会、学生军训教官团队、国旗护卫队组织的定期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逐渐体会到文明、守礼、责任、担当。

    学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打造特色品牌,举办了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节活动,开展了专业技能竞赛、文化艺术、体育国防、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五大版块多个项目,参与师生达3000余人次。通过校园文化节,让技能融入文化,用文化滋养技能,为校园文化注入青春的活力和奔放的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3.5.3发挥社团活动的载体作用

    本着课内与课外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思路,延伸学生社团功能,促进学生思政工作。目前,学校共有注册学生社团15个,参加社团活动达1685人,占学生总数的71%。学生社团分为五大类型:理论学习型、专业技能型、文化艺术型、体育竞技型、社会实践型,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并重,创新育人模式,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018年开展社团大型活动共20余次,参与学生达5200余人次。在大思政格局的框架下,组织礼仪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精品社团服务学校承接的各种会议、曹妃甸马拉松比赛、第二届唐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曹妃甸国际河豚节等活动,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各级领导和来宾的好评。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走进星星的世界——关爱自闭症儿童”和“温情名片,微笑服务”均获得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顺利地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基于这种双向沟通的对接能力,学校的学生社团逐渐成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必要延伸和补充,对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繁荣校园文化、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5.4引导学生干部起带头作用

    团组织、学生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团委坚持以“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求提升、常规工作求精细”为工作原则,严格按照“组织机构网络化,组织管理制度化,组织教育完善化”的要求,以“基层团组织建设”为轴心,明确措施,完善机制,创新管理,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抓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规范行为。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构建起“学校活动品牌化、社团活动精彩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着力满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要。

    为充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领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助手作用,学生处、团委多次组织召开学生干部会议,进一步提升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鼓励学生干部自觉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才。

    3.6党建工作情况

    以制度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机制科学化水平。为适应新形势下党支部工作要求,新制定《教师党支部建设标准》《关于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对标争先”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后进党支部转化升级方案》等制度,提升教工党支部工作管理水平。

    提高党建质量,推进组织建设规范化。制定《关于教师党支部调整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教研室或专业大类对教师党支部进行调整,优化了党支部设置,实现了统一规范管理,推进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按照党员活动室“十有”标准,进一步完善党员活动室建设,拓展“党员之家”服务功能,加强阵地建设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各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组织巡视整改专题生活会,保证党组织生活的严格开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7周年主题党日、讲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课等活动,实现党员活动多样化,提高党组织凝聚力。

    强化理论学习,推进党员教育常态化。强化政治引领,着力加强党员理论武装,丰富党员的学习形式,确保党员教育常态化开展。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重要内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利用党性教育资源开展现场学习,做到形式生动、内容直观。组织党员前往国家博物馆,集体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赴唐山市档案馆参观“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教育资源,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培训。邀请党建专家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使党员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强化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开展专题和网络培训,加强廉洁廉政教育,推进“阳光治校”,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校园。全校党员一年来未出现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情况

    学校依托与唐山工职院联合牵头组建的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的平台,发挥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完善《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制度》等校企合作制度,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体系,通过召开专门会议,优化培养方案,协调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兼职教师聘用等关键问题,校企顶层设计、协调联动、深度融合、共同育人,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各专业优化以企业实践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运行机制,不断拓展功能。根据企业发展与学生终身职业发展需要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基于工作项目的专业课程改革,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并重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实施“企业外考官”评价制度。

    学前教育专业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实践教育教学能力,邀请合作单位唐山大拇指幼儿园园长及有丰富经验的幼教专家定期来系里开展系列讲座活动,丰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以外的教学经验积累。为进一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全系师生创设更加真实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在系主任带领下分别到唐山市大拇指幼儿园、唐山市幸福摇篮教育集团等进行调研,就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研活动、师资与实训共建共享等问题,共同研讨,征集意见,为学生的优质培养提供前提。

    计算机应用专业在与原有的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唐山分公司等国内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基础上,又与唐山联控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学拓科技有限公司2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成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的多项合作,为教学实践和顶岗实习提供了专业场所,拓宽了就业市场。通过合作开发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向合作企业开放实训室、提供技术培训、共享教学资源库等,体现了“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实现了校企融通。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以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为指导,严格落实学校修订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组织机制和配套措施,强化实习风险管理职责,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风险教育,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在学校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系分别成立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建立由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QQ群或微信群的实习信息网络监控平台,实施“管理人员+指导教师+企业师傅”三线管理体系,系领导、辅导员定期到企业检查实习运行情况,及时了解、处理日常和突发事件,掌控每个学生实习过程,确保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指导教师每周至少一次了解学生实习状况、检查实习周记和总结的撰写,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企业师傅现场指导、管理学生实习,时时反馈学生实习情况。管理人员、指导教师、企业师傅相互协作,做好实习过程管控。

    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教职成[2009]13号)文件精神,几年来一直为顶岗实习学生在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缴纳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为2018届800多名学生,缴纳实习责任保险22984元。

    为了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相应的报酬,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上明确规定学生待遇,帮助学生实习期间获得相应报酬。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学校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牵头成立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曹妃甸职教集团理事会下设6个专门工作委员会,企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中高职衔接委员会、现代学徒制委员会、校企一体化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

    2018年1月,职教集团院校唐工院与加拿大阿尔比公司、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就开发公路铁路联运专业、建设研发中心等事项进行了洽谈,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重点就共建在天车中应用开发无刷永磁电机生产基地谈了合作意向;2018年5—10月,集团成员单位参加“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职业教育分会成立大会”“全国名企名校高端就业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与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2018年4月,集团内院校承办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北选拔赛四个项目比赛”;6月10号承办了“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中职组比赛”;8月承办了“2018中国技能大赛暨唐山市第17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集团内实训基地,共有350名考生参加实际操作比赛。

    2018年7月,根据《河北省职教集团建设管理办法》,在河北省教育厅重新备案,并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促进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带领其它学校共同与企业合作,形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机制,助推唐山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办学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近期内,重点搭建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平台。

    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交叉任职的教学团队,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性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选派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中高职衔接先进理念,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和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机制。《“七层衔接”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河北省第九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统领全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每年为社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

    学校一直重视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联系,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走访座谈、随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从反馈信息获悉,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8.4%,与上一年度持平。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以其鲜明的专业特色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毕业生供不应求,促进了唐山幼教事业的兴旺发展。

    5.2开展多元社会服务

    5.2.1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培训服务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专家型教师和名师等优势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广泛与地区周边企业接触研讨,先后为唐山市总工会准备参加省赛的技师班成员、唐山大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员工、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唐山市曹妃甸联城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唐山市路南区燕京小学教师开展电工、平面设计技能、网络管理员技能、软件设计及开发、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工种、技能的培训,获得企业一致好评。2018年共开展社会培训1326人次。

    5.2.2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文化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资源功能优势,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组成科技服务团,赴乐亭县姜各庄镇中心小学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该校捐赠图书100余册,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绳、瑜伽垫等文体用品310件。

    为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师生一行100人,到银隆花苑社区举办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的主题文艺演出和系列文化展示活动,与社区老人共同欢度重阳节,实现了学校与社区的“双赢”。

     

    学校选派志愿者参与“河豚小镇杯”曹妃甸新城国际跨海徒步大会,为来自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家以及北京、内蒙古、秦皇岛等地区的户外徒步、跑步爱好者5000余人提供全程志愿服务,受到主办方和参与群众的广泛好评。

    5.3对口支援帮扶行动

    开展校际帮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河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学校按省教育厅和唐山市教育局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成果,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与唐山市路南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双方签订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任务书》,旨在实现精准对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提高。

    本年度选派校领导与骨干教师赴唐山市路南区职业技术学校考察交流,确定互助意向,凝聚共识;接待对方领导、教师、学生来校考察;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努力提升被帮扶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情况

    目前,中职享受的政策性经费支持主要有:中职免学费资金、中职助学金。免学费补助资金、中职助学金均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除中央负担60%部分外,地方负担40%部分。2017、2018年唐山市财政配合两项惠民政策要求,“免学费政策”的补助资金2017年437.59万元、2018年492.527万元。落实国家助学金2017年65.48万元、2018年67.256万元。

    唐山市政府对学校给予大力支持。2017、2018年人员性经费投入均在3000万元左右;公用经费2017年1030.16万元、2018年1140.247万元(不含专项经费),2018年比2017年净增110.087万元。

    2018年学校获得项目资金285万元,包括:质量提升(“120工程”项目)省级以上专项资金250万元(含中期验收动态调整晋级50万元奖励),市财政给予35万元专项配套资金支持。专项资金的支持对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起到了保障作用。

          6.2政策措施

    学校是法人单位,随着政府实施“放、管、服”改革政策,学校拥有人事聘任、招生就业、专业设置、教学安排、考试考核、教师培训、对外交流、后勤保障、经费使用等办学自主权。

    唐山市委、市政府支持学校办学,依据职业教育特点,经唐山市人社局核定落实教师编制178人,保证了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唐山市政府形成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教育、发改、人社、国资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联席会议,不断扩大中职学校办学、管理的自主权,对学校提升内部治理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办学实力和活力等提供支持和保障。

    7.特色创新

    7.1典型案例: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一、背景情况

    职教集团化办学适应了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是协调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和实现产教融合的基本形式。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由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和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成立,本集团是河北省第一个区域性、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

    2018年7月,根据《河北省职教集团建设管理办法》,在河北省教育厅重新备案,并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促进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助推唐山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办学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主要解决区域内职业院校与产业融合的问题,由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牵头,带领中职学校共同与企业合作,形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机制。通过集团化办学,系统利用职教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近期内,重点搭建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平台。

    二、具体做法

    1.优化集团治理结构,提高运行效果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优化了内部组织机构,2018年新增19家骨干企业,增强集团中企业力量,集团现有政府、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中职院校成员单位106家。

    围绕《集团章程》,强化了顶层设计,完善了理事会下工作委员会职能,校企一体化管理委员会中设立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委员会、现代学徒制委员会下设师傅队伍建设委员会,重点协调解决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集团搭建平台,实现学生岗位成才

    2018年,集团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如玉田职业技术学校以“ 长城汽车班”为代表的订单班源源不断地为集团成员企业输送对接性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合格人才。唐工院、唐山市职教中心与三友化工、首钢集团、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11个“订单班”实施订单培养,学生600人左右,2018年京东订单班4名学生赴企业参加“蓝精灵”计划,亲身体验京东方的企业文化与内涵。学徒制培养新增加一家企业(唐山市拓又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2018年毕业学徒(学生)58名,新招生学徒69名,目前在岗学徒189名。集团内动车组技术专业175多名学生实现了校内校外的工学交替,实施“四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320名学生进入中车唐车公司维修事业部。多样灵活的人才培养,实现集团内学生的岗位成才。

          3.以集团年会为契机,建立集团成员深度沟通机制
          2017年12月召开了集团理事会,部署下一年的工作。2018年1月,职教集团院校唐工院与加拿大阿尔比公司、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就开发公路铁路联运专业、建设研发中心等事项进行了洽谈,唐山普林亿威科技有限公司代表重点就共建在天车中应用开发无刷永磁电机生产基地谈了合作意向;2018年5月5日,“现代学徒制校企1+1”经验交流会在唐工院举行;6月召开了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集团内院校的《2017-2018学年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2018年教学基本功大赛——微课大赛评审结果》;2018年5—10月,集团成员单位参加“河北省教育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职业教育分会成立大会”“全国名企名校高端就业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与各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4.共办技能大赛,搭建技能展示舞台
          全国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裁判均来自全国各大知名的企业、行业的专家,集团充分抓住技能大赛的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搭建学生、教师与企业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有效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

           2018年4月,集团内院校承办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河北选拔赛四个项目比赛”;6月10号承办了“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中职组比赛”;8月承办了“2018中国技能大赛暨唐山市第17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集团内实训基地,共有350名考生参加实际操作比赛。

           5.优化合作制度体系,校企合作制度化

    集团依据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原则,2018年修订校企合作制度75项,其它制度10项,基本形成了校企合作制度体系。明确学校、教师、企业责任,制定系列工作办法,再造工作流程,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全局化、标准化、程序化。

    三、成果成效

    集团按照“以开放式办学整合资源,以开放式教学利用资源”的思路,进行办学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多层次、多形式校企深度合作、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体制机制。

    1.加强校企交流,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

    2018年9月27日,应全国机械行指委邀请,集团牵头单位唐工院、唐山市职教中心兼职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张雪松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上作题为《发扬工匠精神 打造合作桥梁》的报告。张雪松在报告中从建立长效机制、共建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中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与唐工院在校企合作上的经验与成果。

    2.校企双赢,共享育人成果

    校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使集团更好地对接了产业需求,企业也赢得了集团内人才、技术支持,开创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新局面。2018年3月集团内40名学生赴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顶岗实习;9月,集团内院校唐工院机电专业142名学生赴中车唐山公司开始为期一年的“定向培养”学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现场,由一线工程师进行理论培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实操训练,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从事动车组牵引控制系统电器设备调试、动车组辅助电器系统设备调试、动车组网络系统调试和动车组检修等工作。公司每个月为每名学生提供近三千元的生活补贴;7月集团内7月7月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被中车唐山公司公司录用。

    3.优化模式,形成“七层衔接式”中高职衔接发展

    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交叉任职的教学团队,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性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选派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中高职衔接先进理念,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和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机制。《“七层衔接”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河北省第九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问题探索与展望

    1.问题探索                    

    一是职教集团的民事行为能力较弱,无法以整体身份与其他单位开展合作,亟待向合同管理、项目评估等深层次转移;二是集团的成本分担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成本尚不能得到完全补偿;三是集团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产业能力建设,提高集团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2.未来规划

    (1)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新的教育实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形成利益链条,实现产权重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新的教育实体,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相关企业和院校加快进行新型教育实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双方制定办学章程,在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2)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

    在新形势下,集团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务实工作,顺应改革潮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资源整合、协调创新的能力,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发展提供动力,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成为曹妃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7.2典型案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我是小老师”

    一、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规划。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以及与幼儿的沟通、对幼儿激励评价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幼儿园教师,早教中心、亲子园教师。在第二学年开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它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过去的教学受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问题;加之在实践教学环节,过多照本宣科、纸上谈兵,重“训”不重“实”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为改变现状,教师团队结合专业特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开展了“我是小老师”活动。具体做法是:

    1. 在教法、绘画、手工等课程中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 

    2.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选用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担任“小老师”。 

    3. 实行“小老师”值日班长制,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4. 实行助理班主任,由导员选用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低年级班级的助理导员。

    5. 在实际环境中,发挥“小老师”作用。

    二、主要目标

    基于课程教学现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以“我是小老师”活动为主线,采取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提高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工作过程

    (一)角色定位,创设职业角色氛围

    开学初以“我是小老师”的角色定位,使学生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时时处处以教师的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并在全年级形成争做优秀“小老师”的氛围。

    1. 以一个“班”为一个“教学单位”,班内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组长采取轮值制。

    2. 每班设置值日小老师,每人一周,负责组织班内各项活动。

    3. 实行专业晚自习制度,由年级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指导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共同提高。

    4. 选派能力较强学生担任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助理。

    5. 各班每月推选一位学生进行公开课展示,实现班级间的切磋交流。

    6. 每月组织不同的技能竞赛,如自编操、油画棒画、讲故事竞赛等,提升“小老师”的专业技能。

    7. 组织“小老师”进社区服务活动,增强“小老师”的社会性及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3.优化模式,形成“七层衔接式”中高职衔接发展

    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制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交叉任职的教学团队,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性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选派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学习中高职衔接先进理念,形成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和中高职衔接办学的机制。《“七层衔接”的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河北省第九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四、问题探索与展望

    1.问题探索                    

    一是职教集团的民事行为能力较弱,无法以整体身份与其他单位开展合作,亟待向合同管理、项目评估等深层次转移;二是集团的成本分担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成本尚不能得到完全补偿;三是集团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产业能力建设,提高集团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2.未来规划

    (1)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新的教育实体。

    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必须形成利益链条,实现产权重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新的教育实体,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相关企业和院校加快进行新型教育实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双方制定办学章程,在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2)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

    在新形势下,集团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务实工作,顺应改革潮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资源整合、协调创新的能力,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职业发展提供动力,力争成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成为曹妃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7.2典型案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我是小老师”

    一、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规划。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能力方面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以及与幼儿的沟通、对幼儿激励评价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幼儿园教师,早教中心、亲子园教师。在第二学年开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它对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过去的教学受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问题;加之在实践教学环节,过多照本宣科、纸上谈兵,重“训”不重“实”的问题也比较严重。

    为改变现状,教师团队结合专业特点,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开展了“我是小老师”活动。具体做法是:

    1. 在教法、绘画、手工等课程中开展我是“小老师”活动。 

    2.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选用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担任“小老师”。 

    3. 实行“小老师”值日班长制,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4. 实行助理班主任,由导员选用高年级的学生担任低年级班级的助理导员。

    5. 在实际环境中,发挥“小老师”作用。

    二、主要目标

    基于课程教学现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以“我是小老师”活动为主线,采取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提高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工作过程

    (一)角色定位,创设职业角色氛围

    开学初以“我是小老师”的角色定位,使学生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时时处处以教师的职业理想、责任、态度、纪律严格要求约束自己,并在全年级形成争做优秀“小老师”的氛围。

    1. 以一个“班”为一个“教学单位”,班内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组长采取轮值制。

    2. 每班设置值日小老师,每人一周,负责组织班内各项活动。

    3. 实行专业晚自习制度,由年级中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老师”指导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共同提高。

    4. 选派能力较强学生担任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助理。

    5. 各班每月推选一位学生进行公开课展示,实现班级间的切磋交流。

    6. 每月组织不同的技能竞赛,如自编操、油画棒画、讲故事竞赛等,提升“小老师”的专业技能。

    7. 组织“小老师”进社区服务活动,增强“小老师”的社会性及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利用录播教室、幼儿模拟活动室等校内实训场地,实施“小老师”校内仿真实训。

    ① 根据经过组内研讨、组间切磋完善的活动设计,各组选派代表进行试讲。听课学生要填写“听课记录表”。
          ② 试讲完毕后,调出试讲录像,结合其他各组学生填写的“听课记录表”,进行课后自评、互评及指导教师评价。

    ③ 根据评课结果,各组进一步完善本组活动设计方案。

    (5)“小老师”幼儿园真实课堂体验。

    ① 各组走进校外合作幼儿园,根据评课后进一步完善的活动设计方案,选派代表组织相应年龄班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实施。

    ② 活动后,组织学生、幼儿园指导教师就活动进行评说,各组写出活动后的反思。这就从应用层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评价模式改革

    ① 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专任教师评价、幼儿园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幼儿评价。

    ② 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结果关注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从过程中看学生的发展: 总评成绩由60%平时成绩与40%的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通过评价模式的改革,每个学生都有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条件保障

    1.本课程已经建立完成课程资源共享网站,实现了课程资源网络共享。这不仅为在校学生学习本课程提供了交流、答疑平台,同时也便于对幼儿园实习学生的指导,从而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2.参考书籍

    充分利用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本专业的图书室、资料室,作为学生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3.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本课程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实训室,如钢琴室、感觉统合实训室、蒙氏教法实训室、亲子实训室、区域活动实训室、游戏活动实训室、科学发现实训室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4.双师型教师队伍

    课程团队中,4名教师拥有高级育婴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分别拥有国际注册高级亲子、蒙氏、感统教育指导师职业资格,1名教师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1名拥有国际注册英语教师资格。专任教师均有在幼儿园一线教学管理的工作经历,这为本课程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成为本课程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

    五、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课程组成员高群、刘红玲老师被聘为“唐山市幼儿教师培训者培训”教师,在历年的培训中重点开展了本课程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专业带头人同时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专任教师高群老师代表学校在全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研讨会上做了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展示;唐山周边的中职学校--丰南职教中心、遵化职教中心、唐海职教中心、滦南职教中心等先后派人来校参观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应兄弟学校的邀请,学校派高群、刘红玲老师到各校做本课程的示范课,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我是小老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产生认同感;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有效对接,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毕业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董媛媛、周子涵、董建超等多名毕业生现在已经成长为幼儿园园长和教学主任。

    六、体会与思考

    本课程以“我是小老师”活动为主线,采取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综合实践能力。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学校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打造与新兴产业对接的特色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及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跟产业变革,创新模式,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品牌专业建设,加强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的契合度,持续提高专业建设能力。

    8.2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随着“云、物、大、智、移”新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信息化正在转段向2.0升级。学校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校园的软硬件生态环境建设,按照“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要求,加快应用信息领域前沿技术,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今后将全面深入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通过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等,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智慧化校园。

     
    承办单位: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唐山职业教育网 版权所有: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24002000309号 备案信息:冀ICP备11020808号-16 联系电话:13313292299 电子邮件:cy@zhijiaow.com 技术支持:职教网 山东技校网 河北技校网

    招生咨询热线:400808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