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6198-866
材料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精准施教
技能助残实施方案
唐山人力资源中等专业学校
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决胜小康的战略背景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做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的重要指示,唐山人力资源专等专业学校对残疾青年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证实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同样能够履行社会责任且“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然而残疾人职业教育缺少成熟的教学模式,缺乏适用于不同残疾类别和程度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残疾毕业生出口单一,就业质量不高。为此聚焦精准施教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2016年依托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精品校”建设,项目组以技术教学论为理论基础,以立德树人、技能助残为主线,以能力本位,服务社会为宗旨,依据学做合一、产教融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融合诊改、专业群、工作室等职教理念,在技能助残实践中探索出一种 “三阶九方”人才培养模式,对残疾人实施分段培养,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制定了本套中职教育精准施教技能助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模型内涵
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三阶九方”教学模型,即对残疾有志青年实施通识教育、技能培养、广泛发展三阶段培养,每个阶段为每位残疾人量身定做九个“处方式”培养计划,其中第一阶段为基础教育阶段,按照肢、感、智三种残疾进行分类,每类按照轻、中、重划分三个层次,针对九个层类的残疾有志青年制定“基础方”,主要开设课程有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基础课程,劳动教育等;第二阶段为技能培养阶段,按照肢、感、智三种残疾进行分类,每类按照手工艺品制作、中医康养、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分层,形成九个专业方,教师根据残疾人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品行积分和成绩指导残疾人选择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第三阶段为广泛发展阶段,该阶段按照手工艺品制作、中医康养、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分层,按照就业,创业,升学三个方向进行分组,形成九个提升方,这一阶段主要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专业学习成效和个人意愿进行选修,多出口发展,多渠道成才,补齐职教助残短板。
图1“三阶九方”人才培养模型展开图
三、基本目标
(一)改革人培方案,提炼研究范式
围绕残疾人职业能力形成需求,力求利用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三阶九方”模型将技术教学论学理基础转化为实施策略,拟定出“阶段性、处方式,个性化”的中职学校“精准施教、技能助残”特色“处方式”人才培养方案。提炼出提供一种将技术教学论转化为实践方案的研究思路,从经验同化、规范调研、实践反馈多条路径出发,提炼出“质性研究探规律,调查研究明需求,实证研究定方案”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范式,补齐职教助残短板,突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
(二)重构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实现精准施教。根据三种残疾类别、三种残疾程度,三个专业类别,三个毕业去向,三个阶段组合形成81种培养途径,细化康复类、基础类、素养类、实践类、专业类、就业类、创业类、升学类课程组合方案,真正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实现精准帮扶。二是聚焦岗位能力素养要求,教师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利用智慧网络系统形成网络问卷,拟采用“倒推法”开展调研,先是调研企业管理人员,成功就业的残疾学员,成功创业残疾人,高等院校招生管理人员,再是调研接收残疾人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校学生,明确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不同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以中医康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试点,以点带面,计划2年时间,辐射省内10所左右学校,开发出约五个专业大类,40门核心课程的涵盖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的“坐标式”课程标准。
(三)建立积分档案,完善评价体系
改革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拟建立以积分为载体的成长档案制度,力争搭建政校企家联合评价机制和“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育人”机制,依托智慧网络系统搭建残疾人学业评价平台,建立残疾学员的成长档案,动态记录每位学员品行积分、学业成绩,既为各培养阶段教学计划的选择提供依据,又搭建起政校企家共同见证学员成长,残疾学员自我诊改的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平台。
(四)发展特色专业,传承非遗文化
拟重点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业,以非遗文化传承为载体的课程建设新模式,培育精品师资,开发特色教材,挖掘文化特色,全面实现传承文化,精准施教,技能助残。
图2总改革目标框架
四、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保障有效教学改革各项内容的顺利实施,我校精品校项目组牵头、教务处、科教研中心负责推进,成立“三阶九方”培养模式课改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管理、组织、规划和推进。成员如下:
组 长:侯淑梅
副组长:王威力马伶伶
成 员:李文利吴军李征阳陈玉鸽刘郁李超刘福泰
(二)更新理念,形成机制
1.搭建平台,激励改革。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加强校内外教师教育教学研讨交流、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活动,有效搭建教师与专家交流的平台,提高广大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全体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建立奖励机制,激发改革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
2.专家引领,逐步推开。由省级专业带头人正高级讲师侯淑梅牵头,由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王威力,河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奖者正高级讲师马伶伶具体实施推进,进行探索实践。
3.形成案例,强化反馈。鼓励教师积累研究经验,及时总结阶段成果,鼓励教师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参加科研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教学大赛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总结,形成典型案例,便于成果推广。
(三)开拓创新,立足课堂
1. 聚焦发展需求,建立精准施教机制(负责人:侯淑梅)。残疾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是多样化的,必须精准把握残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精准施教机制,才能为每位残疾青年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最终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教育一人,造福一家”。首先是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细分培养对象,依据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实施分类教学,细化培养阶段,依据残疾学生基础和能力实施分段教学,细定教学计划,依据残疾学生所学专业和毕业意向实施分层教学,力求为每位残疾学生量身打造最优发展方案;其次精准建构课程体系,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决不能在普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调整,而是要在充分调研各阶段残疾人生理接受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建构课程体系,可先按照残疾类别和专业搭建课程树,每棵课程树包含就业、创业、升学三条课程链,每条课程链包含基础类、思政类、康复类、专业类、实训类等课程包,每个课程包包含具体课程,如康复类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残疾人体育、练功、残疾人康复训练等课程,每门课要依据不同残疾程度制定出涵盖不同课程目标、不同教学设计、不同考核方案的特色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的构建精准对接残疾学生的专业、残疾类别、残疾程度、接受能力、职业发展需要,最终将精准施教改革落地到课程标准,完善职业教育助残机制。
2.聚焦评价改革,搭建协同助残平台(负责人侯淑梅,王威力)。依托智慧网络平台,创设全员、全程、全面评价网络,并以评价为抓手,搭建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多方协同育人平台。一是创新评价主体,开通残联政府领导、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家长、爱心人士的评价权限,建立“政—校—企—家—社”多方评价网络,实现全员评价;二是创新评价标准,将各阶段的学业成绩、品德操行、职业能力,专业素养转换为积分或学分,规避身体缺陷,鼓励专项发展,不同残疾程度晋级毕业要求积分不同,实现全程评价;三是创新评价内容,以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侧重评价家国情怀、技能成才、自强不息、劳动意识、工匠精神、文化传承,创新创业等内容,实现全面评价。此外还应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积分,为确定学生下一阶段教学方案提供依据,真正做到“以评促学,依评调教”。
3. 聚焦文化自信,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负责人:侯淑梅,马伶伶)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课程是职业院校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特殊职业学校来说,还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载体。首先要从入学阶段进行地方特色文化技术展示教育活动,植入地方文化课程,唤醒文化自信。其次在技能学习阶段系统开设地方文化课程,组织地方文化传承类技能竞赛,搭建技术交流平台,调节残疾学生心理,激励残疾学生成长,建立文化自信。最后在毕业阶段组织“最美文化传承人”创新创业活动,鼓励残疾学生将传承地方文化为己任,激发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从接触文化到学习文化,再到传承文化,逐步激发残疾学生的内驱力,逐步建立文化自信,逐步促进学生发展。
五、实施安排
(一)组建机构,大力宣传(2015.12——2016.12)
1.2015年12月,成立领导小组;
2.2016年6月成立阳光分校;
3.2016年10月,名师示范,组织研讨,2016年12月,确定方案;
4.成果完成人做人才培养、教学评价、校企合作相关课题研究。
(二)有效实践探索年(2017.1——2017.12)
1.制定评价体系方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2.阳光分校各专业试点;
3.编写“处方式”人才培养方案,“坐标式”课程标准,“档案式”教学素养积分机制。
(三)教学模式推广年(2018.1——2019.12)
1.校内全部推广,省内外院校推广;
2.编写非遗特色教材,参与盲文出版社统编教材编写;
3.指导其他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四)成果总结提升年(2020.1——2020.12)
1.进行学术交流汇报;
2.撰写学术论文,形成标志性成果;
3.总结推广情况,撰写成果总结报告。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2016年12月11日
上一篇:北京冬残奥火炬手刘利
下一篇:中国残联宣文部、河北省共青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