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6198-866
8月15日,教育部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办地重庆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重要回信五周年座谈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红旅”活动开展5年来取得的突出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开展5年来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答: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回信五周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连续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红色筑梦的旗帜插遍祖国大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锤炼意志品质,用青春智慧、用创新创业生动实践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红旅”活动已经成为一堂融党史教育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极具特色和标志意义的“中国金课”。
5年来,全国483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成果精准对接基层需求。从延安到古田、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小岗村到闽宁镇、从嘉兴南湖到大庆油田……在“红旅”活动带动下,各地各高校持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感悟、传承红色精神。我们组成了一批批“科技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形象中国小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青年学子把个人理想深深融入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比如,2018年参加“红旅”活动的厦门大学“数字乡建——信息服务平台·振兴美丽乡村”团队,几年来他们深入福建、江西、广西、广东4个省份的62个村,探寻、挖掘、记录红色文化,形成数字博物馆62处,打造红色文化遗产信息链,既丰富提升了团队成员,也为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内容。电子科技大学“沈厅筑梦家庭农场”项目助力晚熟柑橘销量逆势大涨,一个月内销售超1500万斤,销售收入超6000万元,增加岗位6万人次。还有井冈山大学“百年好合”项目团队,面对江西省莲花县10万余亩荒山,他们利用专业所学,分析当地气候、地理和土壤资源,因地制宜,提出“山地百合种植”产业模式,开发出以卷丹百合和龙牙百合为主栽品种的山地百合1.2万亩,将荒山变成了农民的致富之山。5年来,累计有98万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农户近255万户、企业6.1万余家,签订合作协议7万余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问:“红旅”活动5年来形成了哪些经验?
答:一是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范式改革的新路。“红旅”活动把高校的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精准扶贫脱贫、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组织和引导学生在“红旅”活动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同时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树立了新的人才培养观、新的教学质量观,引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的深刻变革。
依托“红旅”活动,各地各高校持续创新载体。主旨论坛、思政微课、创新创业专题报告会、项目路演及签约、红色主题音乐课等活动丰富多彩,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心灵深处感悟、传承红色精神。上海市用好历史红色资源名片,连续举办“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累计征集60余所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高校九大类创意作品近万件。福建省着力打造“双百三级三创联动”活动模式,以在项目上联建党支部的方式带动百校与百乡、千院与千村、万队与万户融合共创。
二是培育了一大批信念坚定敢闯会创的时代新人。通过“红旅”活动引导高校大学生深入广袤农村、基层一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沉浸式、针对性开展帮扶工作,涵养家国情怀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比如同济大学“掌上‘智’村——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项目团队就驻扎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进行数据调研,通过案例库、算法库和模式库一体化打造,形成乡村产业振兴一体化智慧服务系统。如今,“掌上‘智’村”已与17个县市政府展开合作,间接带动7000多名返乡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
三是开创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红旅”活动有力推动高校的智力、技术、文化资源与企业、投资机构的金融、市场、社会资源精准对接,将高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到广大乡村,推动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农村蓬勃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新动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涌现出了一批“红旅”创新创业项目。
我国共有水库9.84万余座,绝大多数分布于农村,其中30.4%的水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12496座水库水质为Ⅳ类及以下,水质不达标。南昌大学“珍蚌珍美”项目团队独创“鱼蚌+”生态净水模式,以珍珠蚌的滤食作用为核心,混养多种鱼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吉林大学“丰粮满仓——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地打造‘第二粮仓’”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近临界水技术液化玉米秸秆—畜禽排泄物制备有机肥料以改良盐碱地,助力吉林白城市通榆县粮食增收。
问:请介绍一下今年“红旅”活动的情况。
答:今年第八届大赛“红旅”活动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此外,今年更加注重发挥高校“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引领,用“四新”为“红旅”赋能,重点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聚焦“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关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6月17日,我们通过“北京、重庆设双主会场,各地设分会场”的方式举行“红旅”全国启动仪式,全国联线、统一启动,在高教战线和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国高校共有79万个团队、330万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今年的“红旅”,为历年最高。
问:请介绍一下“红旅”活动下一步的考虑。
答: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推动“红旅”活动再深化、再出发,组织全国高校学生上好这堂“中国金课”,在新时代的赛道上跑出最亮丽的青春风景线。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发力:
一是将“红旅”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提升高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持续以“四新”建设为引领,通过“红旅”活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创新,同时以更多更高质量的“红旅”项目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将“红旅”与教育数字化紧密结合。今年,教育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我们已经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了一批“红旅”金课、汇聚了一批“红旅”优秀典型案例。我们将通过数字化,促进各地各高校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红旅”活动。此外,我们还将依托相关资源建设“红旅”项目资源对接平台,通过数字化,实现个性化、精准化项目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
三是将“红旅”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以田地为教室、乡村为课堂,通过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求,聚焦“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了解农村、农民的所需所盼,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路径。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红旅”的系统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红旅”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后续跟踪支持,帮助开展项目前期接洽、需求沟通,推动优秀项目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壮大。(本报记者 焦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