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6198-866
【观察家】 关注北京党代会系列评论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
这一波疫情的阴霾正在逐渐消散。6月2日,一则京冀核酸检测数据将共享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当天召开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京冀核酸检测数据将共享,实现一地检测、两地使用。这一举措将直接为大量环京通勤人员带来极大便利。
同一天,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从中可以看出,包括河北等地在内的产业发展、应急管理等京津冀协同事项,已被纳入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和稳经济方案。这,正是疫情防控和稳经济背景下,京津冀协同深入推进的生动写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
“看得见、摸得着”的交通一体化
眼下,一条从北京直指雄安新区的高速公路——京雄高速(北京段)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据报道,5月13日,随着一片长30米、重达约120吨的预制箱梁稳稳落在L86-87轴桥墩的盖梁上,标志着该项目预制箱梁架设任务完成过半,工程取得重要进展。这为实现全线按期竣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京雄两地而言,这都是一条不普通的公路。
京雄高速公路,是连接北京与雄安最便捷的快速交通走廊,也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四纵四横”一环京津冀一体化新格局的主干线路,将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经济融合联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通道。
事实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在稳步推进。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就正式建成投入使用,50分钟的车程,是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前往雄安新区的最快交通方式。
五年来,在北京和雄安两地间,一批公路、城轨和铁路网已经建成,北京和雄安间的交通联系变得越来越通畅。而且,今年北京将持续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一批重大基础项目正在推进中。交通一体化,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
可圈可点的标志性成果
2015年,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广袤辽阔的京津冀大地迈开了历史性的发展步伐。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伊始,雄安新区就承载着非同一般的使命。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雄安新区设立五年多来,京津冀地区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气污染防治、区域交通一体化等诸多协同发展领域有了明显进展。
目前,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首批3家央企已落户雄安新区。中国电信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首批向新区疏解的部分在京部属高校、医院全面落位。
五年来,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分支机构达100多家,北京企业转移新区注册3700余家。
“两翼”振翅促协同发展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群的“第一梯队”,肩负重要战略使命。与后两者显著不同,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除了要实现各地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外,更担负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担。这也是京津冀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也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落脚点。正如有学者所言,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进而探索出体现中国特色的、以大国首都为中心的新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新路径,正是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新思路。
未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翼”的振翅带动下,特别是在雄安新区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引领下,一时的短板可以补强,弱项也可转为优势。五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柯锐(新京智库研究员)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