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8088-566

您所在的位置:唐山职业教育网 >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高山景行 踏石留痕
上海市实施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 服务锻造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引领力量 ——全国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之二
2024-10-29 09:35

教育部简报〔2024〕第42期

  上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树牢“教”为“科”服务、为“产”育人理念,依托教育部和上海市会商合作机制,实施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共建合作,着力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先行先试,在支撑服务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先行先试,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坚持把价值观塑造放在首位。深化建设“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构建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牵头打造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中心。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全市高校依托学科优势“一校一特色”开设、上好“中国系列”课程。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阐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教材。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大力宣传人民教育家于漪,倡导全市教师争当“于漪式”好老师。推动全市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落实“教师优先”政策,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二是坚持把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使命。全面实施中小学科学教育,加快推进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建设,用好社会大科普等资源。试点数理拔尖人才贯通培养,依托复旦大学等顶尖高校布点数学“英才班”,依托部分优质高中布点数学“少年班”,科学选拔超常潜质学生并实施个性化培养。创新重点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启动集成电路“住企联合培养”改革,推动14所高校开设31个专项班、19所高校开设35个微专业,每年专项培养集成电路研发、工程、产线专技人才各1000名。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上海),统筹推进卓越工程师和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改革试点。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建20个现代产业学院,实施现场工程师培养改革,在8所职业院校、2家企业挂牌建设新型技师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被列入首批国家现场工程师试点项目。

  深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服务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一是统筹增与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战略必争领域,超常布局急需专业和未来学科方向,2024年新增的110个博士和硕士点学位授权点均为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急需紧缺领域。大幅压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专业,三年内调整20%本科专业点、30%高职专业点,理工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提升5—10个百分点。2024年理工农医类本科和专科(高职)招生占比分别为50.4%和57.6%,较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对接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专业在校生规模增加5.2个百分点。二是统筹质与量。整合国家“双一流”建设、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等重大专项资源,精准支持建设基础和战略性学科、优势学科。聚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区域重点产业,打造特色专业集群。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立项建设首批20个产教融合型专业。三是统筹放与管。整合高校、重点企业、行业协会等力量,构建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人才缺口摸排、人才需求趋势预测机制,为高校调整学科专业和学生规模结构提供参考。在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的同时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动态调减乃至撤销需求下行、质量下滑、就业率下降的专业点。

  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改革,促进科学研究范式变革。一是变革基础研究组织模式。打造上海高校基础研究特区,首批布局建设复旦大学相辉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思源研究院,五年内各集聚100名醉心基础前沿研究、40岁以下极具创新潜能的数理化生青年科学家,扎根科研S型曲线底层开展高风险、原创性、长周期研究,营造宽松生态、提供优厚待遇。推动其他高水平大学融入上海基础研究先行区布局,组织力量攻坚基础理论、底层技术。二是推进协同创新。组织高校与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商用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依托42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实施信息技术、脑科学、极地深海等前沿领域产学研协同攻关,推动科学智能(AI4S)深度应用于科技攻关,引领高校科研范式变革,2023年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收入近90亿元。三是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效能。推动在沪国家大学科技园优化重塑,着力打造技术转移、创新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大零号湾”“环同济”“宝山区科创生态圈”等已初具品牌效应。积极创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强理工类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归完成人(团队)所有、单位参与收益分配的全部所有权赋权改革落实激励政策。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加大优才揽蓄力度。依托在沪高水平大学面向海外大力引进高层次和优秀青年人才,“一人一策”给予市级财政引才补贴,做大高水平人才增量,2024年首批已评定“优才揽蓄”顶尖人才10人、杰出青年人才28人。二是实施海外教学名师引进计划。重点支持高水平大学柔性引进新近退休或学术休假的国际顶尖大学资深理工科优秀教师来沪从教,担当高阶性、高创新性、高挑战度的基础学科核心课程主讲教师,推动高校教学课程改革和教材体系、学科专业建设,助力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队伍,2024年首批评定“国际教学名师”13人。三是推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推行“准聘—长聘”制,促进高水平大学教师向同城其他高校合理流动,提高引才起点水平和人才使用效益。科学核定地方公办高校绩效工资总量,深入实施高校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水平申报制,建立保障激励兼顾的薪酬制度。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建立高校教师的分类管理和评价制度,推进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高校高级专技岗占比上限分别提升至65%、55%、50%、40%,充分激发各方面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来源:教育部

上一篇:江苏省坚持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下一篇:湖北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育新时代荆楚强师 ——全国教育大会发言摘编之三

主办单位:唐山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唐山职业教育网 版权所有: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24002000309号 备案信息:冀ICP备11020808号-16 联系电话:13313292299 电子邮件:cy@zhijiaow.com 技术支持:职教网 山东技校网 河北技校网

招生咨询热线:400808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