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8088-566
他山之石
湖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工作目标深度融合,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统筹谋划,健全工作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等文件,对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重点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实施路径,形成新时代民族教育工作的“四梁八柱”。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从建设课程教材、提升教学质量、丰富实践形式、建强师资队伍、创造育人环境、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明确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层层夯实责任。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情况,列入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完善省级层面考评制度。将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内容,重点检查学校国家统编教材使用覆盖率、实践活动开展频次及师生参与率,每年进行实地督导考评,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各校以筑牢思想根基为根本、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支撑,持续深化教育落地落细。
坚持立标示范,打造多维矩阵。组织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评选出285所示范学校,重点打造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等4个示范基地,形成“学校+基地”立体化育人体系。突出课堂主渠道建设,实现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大家庭》全省初中和小学全覆盖,在湘西州、张家界市等民族地区幼儿园试点使用《中华民族一家亲》童谣绘本,推动吉首大学等14所高校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准确把握各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特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思政课教材体系、融入爱国主义教学内容。支持长沙等地区与省内民族地区及对口支援的山南、吐鲁番等地学校同步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打造各族师生“共建共享”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建“我是接班人”“未来建设者”等数字资源品牌,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为民族谋复兴》等优质思政课程,将《中国》等优秀纪录片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宝贵资源。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教学和研究,组建由省内知名专家学者构成的专家智库,围绕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核心议题定期组织专题研讨,通过赴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开展研修等形式提升专家团队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加大各层次师资培育力度,基础教育领域定期组织各地中小学思政教研员、骨干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培训,对国家统编教材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集中研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开展教材研读、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专项培训,重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脉络、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的学理阐释。
坚持多措并举,推进实践育人。开展《中华民族大团结》课程教学优质课评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其中课程教学评比中将评选的12节优质课重点打磨,推送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效丰富线上课程资源;主题演讲比赛累计5000余名各族学生参加,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品牌。开展全省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体验交流系列活动,在活动中设置“铸牢教育大讲堂”等环节,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民族工作历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宣讲,加强各民族学子的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开展中小学生“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湘藏“湘遇山南·格桑花开”、在湘就读西藏籍新疆籍学生教育实践等多频道多频率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借鉴。指导各校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品牌,推出中南大学的“56度中南”新媒体工作室、吉首大学的“万名师生走进武陵山”等实践育人项目,通过设立“习语润心”“民族团结”等栏目,组织师生深入山区开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爱心医疗等社会实践服务,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元素交融的开放式暖心空间,营造共学共享的温馨家园。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
上一篇:浙江省宁波市坚持“四高”引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下一篇:没有了
招生咨询热线:400808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