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6198-866
新闻报道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历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安排72学时,填补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有教学大纲无课程标准的空白。据介绍,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基本相同,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拓展模块为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开拓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供学生选修,提供了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著名工匠两个示例模块,供各地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拓展模块时参考。
中职学生为啥要学历史?
课程的安排无疑打乱的中职学校教学的秩序,课时的增加也加重的中职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中职学生为啥学历史?
一言以蔽之,中职学生学历史是着眼于培养大国工匠的需要。以往人们总是对号入座,将中职学生排除在金领、白领之外,认为中职是培养蓝领的,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如此思维应该丢弃。大国工匠的培养,离不开个人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智慧的吸纳,更离不开家国情怀的培育。
要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大国工匠,离不开历史精神的浇灌。
没有较高的个人修养,难成大器,让中职学生学习历史,是让他们在历史的学习中,提升个人修养。读史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丰富头脑,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煌煌历史长河,闪烁着成千数万个民族脊梁的光辉。他们会在这些光辉的照耀下,学到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修成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品格。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职学生也要继承和学习人类的传统美德,从历史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真诚善良和健全的人格。相信在历史精神的浇灌下,中职学生才会茁壮成长,为蒸蒸日上的祖国开创未来。
要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大国工匠,离不开历史智慧的滋养。
历史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过去事实及前人经验的概况和总结。马克·吐温有句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说的就是历史虽然不会再现,但是会有一定的规律,就像压韵一样,存在惊人的相似。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帮助人们通过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把握未来。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把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受益无穷。学习和研究历史,弄清楚历史事物的来龙和去脉,找出历史中蕴藏的各种规律,遵循着规律,发展自己,兴旺国家,才能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要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大国工匠,离不开家国情怀的熏陶。
我们应该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我们的先人创造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陶瓷、丝绸、四大发明、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地人民交口称赞。我们应该为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自豪,为延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自信,我们要保护和发掘历史遗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根基。站在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讲,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国家,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通过与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相比较,进一步了解国情、增强使命感,还可以通过吸取东欧、前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教训,深刻理解新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方针,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伟大抱负。
人类不能没有历史,人类更不能忘记历史,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一样可怕。中职学生应该和其他学生一样,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动力,争做大国工匠,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进取。
作者丨袁继彪
中职校开历史课,不仅要“保量”还要“保质”
众所周知,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理想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中职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很多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及社会科学的教育,致使历史课长期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缺位。
由于忽视历史课等人文学科的教育,课程体系的残缺,致使很多中职校的教育质量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除了少部分学生通过对口单招升入高一级学校,极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珍惜学习机会,对什么课都没有兴趣。虽然学会了一点儿技能,随着产业设备的升级及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没等到毕业,学生会的那点儿技能就淘汰了。由于学生知识体系不健全,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发展能力薄弱,很难从事需要创造创新的工作,严重影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
提升中职校教育质量,必须以开阔的格局,从健全课程体系入手。将历史课纳入中职必修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体现的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目标下的新精神、新要求。
中职校开历史课,首先要“保量”。“保量”分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足课时,不占用历史课搞活动,不将历史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不因对口单招不考历史,及技能大赛不涉及历史知识而减少或停开历史课;二是教师层面,历史教师要恪守学科尊严上好每一节课,其他教师不要因自己的教学任务没完成向历史教师要课时,不在上历史课时找学生做其他事宜。
中职校开历史课,要在“保量”的基础上“保质”。没有质量保障的历史课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质量,也影响学校的尊严。历史课不是课程表上的存在,不是“每节课都上了,期末考试也考了”就万事大吉,必须要在质量上下功夫。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注重对学生历史辩证观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基于当下、回望历史、思考未来的素质与能力。
中职历史课要想真正既“保质”又“保量”,必须要加强对历史教学的研究,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历史教师队伍。目前,极大多数中职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都严重不足,由于中职校没有历史课,数量不多的历史专业毕业的老师长时间脱离历史教学岗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层面应以研促教,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政府层面,除了用政策激励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生到中职校任教,还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措并举,保障教师数量,提高师资质量。
在我国高中段教育中,中职教育占据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庞大的中职教育体系,必须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与之匹配。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人文教育,上好历史课等人文课程,是习近平新时代办好职业教育的应然需要。
内容来源:蒲公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