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6198-866
全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已实现全覆盖常态化普及应用;所有乡村中小学和城镇学校结对互动教学,开展网上送课程、同步上课,实施“一师多校、在线走教”……2022年,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收官之年,“三个课堂”建设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8年,教育部批复宁夏开展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彼时,宁夏在全面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任务、建成宁夏教育云平台的基础上持续发力,将“三个课堂”纳入示范省(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4年来,宁夏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自治区全覆盖优势,以“三个课堂”显著提高农村薄弱地区学校教学质量,有效弥合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有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盘棋部署
强化顶层设计凝聚“云端”合力
曾几何时,农村薄弱学校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程是困扰宁夏教育发展的桎梏。
正因如此,2018年宁夏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初衷,就是要让农村薄弱地区的学生也能听到好老师讲的课程,接受优质教育,开阔眼界。
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突破点,“三个课堂”建设聚焦薄弱学校师生需求,打通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较大等“堵点”“难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
在推进“三个课堂”建设过程中,宁夏依托“互联网+教育”部区共建示范区领导小组优势,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项目规划、经费保障、技术研发、融合应用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自治区、市、县、校四级联动。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年)》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标准引领,出台包括“三个课堂”在内的8个建设与应用指南,涵盖了教育专网、智慧校园、网络安全等。制定教育大数据、学校画像、平台接入3项技术标准,全面覆盖“互联网+教育”建、用、管等环节,构建从基础建设到融合应用、从素养培育到能力提升、从数据汇聚到安全管理、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提升的制度体系。
“借着全区一盘棋部署的东风,在线互动课堂迎来了新生。”宁夏青铜峡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乔晓军说。
其实,宁夏在2017年就已大力推进在线互动课堂建设。彼时,青铜峡市为解决农村学校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以录播教室、在线互动教室建设为核心,通过网络专线实现双向互动。
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和技术指标要求,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主讲端教室只配备了一块大屏,教师不能同时观看到接收端教室里学生的活动场景,极大影响双方互动的效果。有的接收端教室采用的单摄像头、话筒等简易录播设备,只能用于收看主讲端的课程,无法进行双师互动教学。
这些问题在宁夏建设在线互动课堂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个课堂”的推广应用。
如今,在顶层设计的强力加持下,“三个课堂”发展驶入快车道。
2020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后,宁夏立足本地实际,在全国率先编制印发《宁夏中小学“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指南》,明确各市、县(区)教育局是“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责任主体,各学校作为实施主体,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三个课堂”工作小组,全面加强“三个课堂”组织形式、应用规范、运维管理、督导考核等,保障“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
“‘应用指南’按照统一规范建设、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管理运维的原则,推动全区所有中小学在线互动系统全部接入自治区‘三个课堂’服务平台。清除了‘三个课堂’普及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了执行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王骋说。
自此,宁夏实现任意课堂互联互通、教学数据一端融通,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三个课堂”全域统筹、精准配对、按需开课,最大限度发挥“三个课堂”建设效益,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流通共享。
“一把手”推进
保障“三个课堂”质量不打折
固原市泾源县处于六盘山东麓腹地,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曾经,人才引不进来,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短缺,课程开不齐、开不好,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018年,示范区建设开局之年,泾源县举全县之力统筹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由县委、县政府出台《泾源县“三个课堂”应用督导评估细则》等文件,明确“三个课堂”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局长和校长履职考评等直接挂钩。
正是“一把手”高度重视,该县财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了多个名师课堂和56个在线互动课堂,实现了县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全覆盖,并拓展到省内外优质学校与泾源县薄弱学校的互联互通。
泾源县“三个课堂”推进建设是宁夏“一把手”推进示范区建设的缩影。在宁夏,推进“三个课堂”建设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充分保障“三个课堂”质量不打折。各地将“三个课堂”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和“互联网+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和应用评价。各学校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主讲端、接收端的平均开课率不低于每周5课时。
泾源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真介绍,通过在线课堂手机云平台,教体局领导、各股室负责人、教研员可以实时观看上课情况,也可以开展线上教研,指导评课。《泾源县“三个课堂”应用督导评估细则》能够把应用与局领导、校长、教研员履职考核挂起钩来,确保落到实处。
时至示范区收官之年,吴忠市同心县教育局局长杨林依然紧盯“三个课堂”建设。“我们针对县域内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用好专项配套资金,打造5个区级网络名师工作室、29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和5个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教学教研,有效服务‘三个课堂’应用新常态。”杨林说。
在宁夏北部,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成立以各成员学校校长组成的“三个课堂”领导小组,形成“一校辐射多校,一点带动多点”的格局。“三个课堂”圆桌会议上,3个分校“一把手”一个不能少。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校长路月玲说:“我们把‘三个课堂’纳入校长突破项目,有需求当面碰,有计划集体议,成为打造校际优质资源共享品牌的重要条件。”
一竿子到底
信息化课堂实现强应用
如今在宁夏,即便是最偏僻的农村学校也在与城镇学校结对互动教学,开展网上送课和同步上课已成为常态。
暑假期间,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白河小学四年级学生马婕玮的生活丰富多彩,画画、唱歌、学外语、背古文、做家务……
4年来,马婕玮的学习生活在专递课堂的精准“滴灌”下,与城镇学生无二。“没想到专递课堂带给孩子变化这么大,在家门口也能上好学。”马婕玮的父亲马文军坦言。
2015年,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马文军夫妇带着大女儿马婕芸到20多公里外的彭阳县城上小学,马文军打工,妻子陪读。类似马文军的情况,曾经在宁夏广大农村地区不在少数。
2020年,根据宁夏教育厅统一部署,“三个课堂”建设全面铺开。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山川阻隔延伸至偏远农村。彭阳县教体局安排新集乡中心学校与彭阳县一小结为集团校,将新集乡中心学校和该乡15所村小作为帮扶对象,白河小学就是其中之一。得知此消息,马文军带着儿子回到村里,并借着惠民的好政策搞起了养殖业。“收入比外出打工好,能顾上娃了,日子有奔头。”马文军说。
名师网络课堂也通过一块屏得以实现“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音乐教师哈莉和8公里外的新民小学音乐教师韩耀鹏通过一大一小显示屏,实时互动讲授《茉莉花》的演唱技巧,让两校学生“共处一室”,相互配合、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宁夏推动区内名校开通“云上学校”,汇集名校网络课堂,支持学校根据本地本校教情学情,研发特色课程资源,开展直播授课、互动教学、在线辅导等活动,全方位、系统性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域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三十小分校校长滕虎表示,学校面向兴庆区整域开展网络授课、专题讲座等,教教师教,带学生学,让更多师生能从中受益。
“三个课堂”有力地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也激励更多教师投身其中。宁夏建立“三个课堂”课时认定标准与激励机制,将主讲端教师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的工作量,按线下教学1.5倍标准核定线上教学课时量,将“三个课堂”应用情况与教师荣誉评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等挂钩,激发教师的应用积极性和主动性。
宁夏教育厅副厅长马丽表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近4年来,宁夏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教师队伍“主力军”和数字服务“主渠道”,发挥教育信息化“工具箱”作用。实施“三个课堂”全覆盖建设和常态化应用工程,建立多级联动帮扶机制,形成跨省联带、城乡携带、强弱帮带、中心拖带等互助模式,通过学校“跨域联教”、教师“在线走教”,有效缓解薄弱学校缺师少教难题,助力乡村教育扶智、提质。
目前,宁夏累计开展“三个课堂”互动教学近50万节,显著提高了偏远薄弱地区学校教学质量,部分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短缺以及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课程的问题,有力助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从机制与体制创新、平台与资源创新、教学结构与模式创新等方面让宁夏“互联网+教育”加速更新迭代,破茧成蝶。(本报记者 张贺 通讯员 谢姣)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将带来什么
下一篇:今年遴选千门左右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