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8088-566

您所在的位置:唐山职业教育网 > 院校特色

职教活动周

职教之星 院校特色 方针政策 相关报道 职业教育法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突出职教特色 增强适应性 全面建成高水平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2024-05-08 08:16

突出职教特色增强适应性

全面建成高水平国家优质高职院校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5月)

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突出职教类型特色,增强办学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凸显,国际合作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取得显著建设成果。

一、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1.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对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党的建设与各项事业深度融合,引领和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省委“走基层”宣讲团成员、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立恒,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市委副书记田国良,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洁,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陈学民等来院宣讲4次。学院领导面向师生宣讲52次。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系列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102次,组织师生宣讲团228人次。学院党委连续8年在省市综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学院连续6届被评为唐山市文明单位。

2.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全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抗震精神、地方传统文化、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传承。建设精品阵地,举办道德讲堂28次,举办3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骨干培训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与李大钊纪念馆共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实践育人基地,“青春心向党、奋斗新征程”“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团学组织活动影响广泛。充分利用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等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用“红色基因”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大力宣传我院45名赴武汉抗疫一线毕业生的先进事迹,邀请他们走进校园做报告,聘请他们为校外辅导员,以此为案例的师生作品在“传承的力量”和河北思政公开课评选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中国近代工业文化长廊,建设精美校园文化景观,实现环境育人功能。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赴武汉抗疫一线的毕业生走进校园,将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打造“最美逆行者、永远唐职人”特色品牌,4项师生作品在河北省“传承的力量”“思政公开课”评选中获奖。社科专家讲党史、唐职青年教师讲党史故事系列活动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赛获国家和省级奖项43项,荣获优秀组织奖;学院团委获评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连续6届在河北省辅导员大赛中获得一等获。获评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唐山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3.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思想政治水平有效提升。制定《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重点任务落实台账,构建“三全”育人格局---“5310”育人模式。创新“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面向社会发展培育人才、面向学生未来促进成长,融入专业学习、融入科技创新、融入社会实践,创出具有时代特色、职教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的典型育人成果,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一核双向三融四创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院党委书记在京津冀陕甘宁六省市职业院校思政工作经验展示交流会上作“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培优”专题发言。项目化推动思政工作,组织申报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1项,河北省思政创新案例1项,唐山市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案例8项,唐山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1项。精心组织道德讲堂和文化讲堂,“两堂”活动成为学院品牌活动。选派15名辅导员参加高级研修、专题培训,实施“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计划”,建设2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6个院级名班主任工作室。遴选学院202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21项。培育德育特色品牌,7项成果分别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案例、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河北省思政工作案例创新、河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评选上获奖。

4.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持续完善制度体系,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三清单四办法”,制定《学院网站建设管理办法》、《学院宣传设施和宣传品管理办法》《学院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落实河北省关于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百校调查问题整改通知要求,形成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排查及整改情况清单。根据上级党委要求,多次完成各项意识形态工作专题报告。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审批与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控机制建设,深化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服务功能。建设完善的校内网站集群和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打造网络素材数据库。加强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增强校园新媒体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加强师生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开展新媒体专项业务培训。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线上教育活动,打造一批原创网络育人精品项目。加强基层单位的检查督导,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层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确保将意识形态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5.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显著增强。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提升党的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召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选举产生学院新一届党委领导集体,确立建设国家高水平职业学校和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奋斗目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委在学院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修订完善《中共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了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系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三会一课”制度,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基层组织生活会和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联制度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所包联的系部30多次。建设学院标杆院系2个、样板党支部6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7个,其中1个党总支被推荐为国家级标杆院系,1个教工党支部被推荐为国家级样板党支部。坚持将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到重要岗位,先后调整关键岗位中层干部35人次,选拔提任中青年干部54名,有效地改善了全院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等不同层次干部培训800余人次。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有计划地发展党员577名。

6.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政治生态更加优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执行“两准则四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扩大)会议,系统学习传达中央、省、市纪委全会精神,突出政治引领,强化纪律观念,主动防范化解思想涣散、纪律松弛风险。突出抓牢关键少数,注重发挥“头雁效应”,督促学院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党委书记和党委班子成员、党委班子成员之间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不断加强“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形成良好示范效应。紧盯“两个责任”落实,制定学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要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逐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履责有依、问责有据。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召开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形势分析会,推动党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在我院落实落地。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铸魂育人。充分发挥思政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组织思政课教师面向授课班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通过国旗下讲话、新生入学教育等形式,院领导及系部书记主任讲授思政公开课48场次。拓展思政教育载体。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教育活动,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持续开展“青马培训工程”,开展思政微课堂、辅导员讲“党史”、研学实践等活动。创作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红色故事视频,获得教育部职业院校第二届红色故事大赛二等奖。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迎冬奥”志愿服务系列活动,4000余人次参加“寸草心”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使同学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家国情怀。

2.筑牢课堂主阵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全面融通。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投资215万元建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仿真教学基地,构建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网络。创新“理论精讲、实践强化、考核多元”的设计思路,精心构建“三课堂互动”思政课教学模式,此案例获河北省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建设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并在2020年11月召开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高端论坛——暨第十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2021年10月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评估工作。荣获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奖1项、河北省思政课青年教师比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第25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河北赛区微课一等奖2项;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奖1项、河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项。

分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深入挖掘提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结合学院五大专业群建设的育人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全院思政改革专业覆盖率、专业课程覆盖率、专业课教师参与度均达到100%。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思政课“示范课堂”建设,举办思政课教学大赛,发挥“示范课堂”引领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30项,培育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5项。开发课程思政经典案例30个。

3.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学生劳动素质全面增强。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共举的要求,强化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精神,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渗透劳动价值和劳动能力教育。制订《学生劳动周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利用暑假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纳入素质拓展模块,积极探索具有我院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习实训,开发《规培护士通用技能》等校本课程。结合农林专业特色,拓展劳动教育平台,建设“校园园林景观劳动创意实践基地”,实现校园景观自我管理,不仅使学生锻炼了体魄,学到了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4.落实1+X证书制度,“三教”改革全面推进。着眼于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推进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等24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覆盖全院18个专业。96名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累计开展1+X证书培训1294人次,学生获得1+X证书858人次,考试平均通过率达到91.47%。具体见附件3.1+X证书试点工作一览表。

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发挥优势专业带头作用,牵头制定了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立项建设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教师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5项、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不断深化教材改革,立项建设校企合作开发新型一体化、活页式和手册式教材16部,7部教材教育部确定为“十三五”国家职业教育教材。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花卉生产技术》及专业资源库为载体,开展立体式混合教学,运用AI、大数据等新型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大力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学院义齿加工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5.坚持德技并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全面完善。基于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课赛融通课程12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探索赛教融合、赛训融合机制,建立专业核心能力全覆盖的校赛体系,形成了完善的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机制。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艺赛项二等奖、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国家级技能比赛成果18项,省级技能比赛成果53项,省级创新创业比赛成果111项。

6.拓展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质量全面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落实就业工作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精准对接新形势下国家就业优先政策,搭建了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 邀请200余家国企、上市公司等单位,组织线上、线下双选会98场,提供就业岗位近12000个。举办校园招聘、参军入伍、“西部计划”等就业教育活动156次,促进了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制定出台《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工作方案》《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实施方案》等,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实施“千校万岗”学生就业精准帮扶行动,主动为家庭困难、残疾毕业生等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关心学生就业创业,在就业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毕业生三年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8.2%。

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新跨越

1.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体系,科技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新兴产业和经济,聚焦乡村振兴和区域优势产业,联合行业、产业技术体系,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了“3211”模式的应用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其中“3”是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虚拟仿真中心,“2”是试验站+推广站;2个“1”是集团和联盟,形成了中心和试验站的项目研发、中心与推广站的成果推广、中心和产业联盟的产业对接、中心和职教集团的产教融合的“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体系。

“3211”模式的应用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对接了21个企业,进行34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打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示范基地5个,健康养老和区域经济服务基地16个,促进了产业和区域的发展,直接经济效益1834万元。

2.组建新型科技创新团队,服务产业能力显著提升。牵头建设了全国新商业产教数据中心华北分中心,成立华北新商业产教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团队,聚焦了一批省内有影响力的财经商务服务类领军人才,开展新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打破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信息壁垒,实现产业链和教育链互联互通、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组建了13名专家参与的河北省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展了设施农业绿色病虫防控技术、樱桃高质量生产技术、精品果园关键生产技术等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取得经济效益465万元;建立了数字口腔、健康养老应用、现代农业生产应用、数智财务等13个省、院级科技创新团队,积极推进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唐秦站的建设,针对产业、行业、企业生产应用技术存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和成果推广,在医疗康养、公共卫生、现代农业、智慧服务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服务。

3.创建多种科技合作新模式,专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唐山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发挥产品研发、工艺开发、团队建设、成果转化等功能,科学设置和调整实验室布局,构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构建学科实验平台、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和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平台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发挥农学优势,牵头建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山果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集聚校、政、企、研、行五方力量,践行“产、教、研、推”四结合的发展模式,秉持“开放、协作、创新、实用”的理念,对接京津冀果树专家,发挥中心专家智力支撑的作用,服务河北水果产业、燕山水果企业发展。为玉泉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万亩水果基地、秦皇岛专供上海“白桃”特色标准化基地等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发挥医学专业优势,与天津大学医学部培训基地深度合作,整合学校资源,充分利用自有医疗数据和公共健康数据资源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咨询、数据应用及社会服务。探索健康医疗行业大数据等应用发展模式、培育健康医疗数据应用新业态,实现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健康医疗事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服务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建设“大数据+健康”技术创新平台。

推进与唐山工人医院、唐山首佳养老服务中心等校企合作,以健康养老产业为抓手,全力打造集医疗、康养、科研为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与唐山瑞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建设用于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生产引领,集“科研、生产、创业孵化”功能为一体,引领省内现代农业高水平专业化产学研融合发展示范性基地。与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学研融合基地。与武汉高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唐山荣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基地,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与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基础医学虚拟仿真教学”研发平台。遵循基础医学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基础医学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系统规划设计,校企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软件,着力打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满足本校教学需求的同时,向全国各职业院校推广应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通过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设,我院取得显著的科研业绩。三年来,学院师生先后申报各级各类项目432项,承担了科技研发项目201项,横向课题28项。获得科技成果和各级各类科技奖励95项,获得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582篇,其中核心期刊175篇。

三年来,学院师生进行科技社会服务145项,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了技术咨询项目120项,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78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2项,为中小企业增加产值1475.2万元。

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取得新成果

1.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群建设机制日益完善。建立完善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标准(试行)》《专业群建设指导意见》等制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调研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毕业生追踪反馈机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唐山“四大支柱产业”“四大特色产业”“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强化专业改造提升,坚持特色发展,瞄准以医为主,新医科、新工科、新商科、新农科创新协调发展的“一核多元”专业建设目标,强化专业建设与产业对接,建设适度超前、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布局。

2.坚持扶优扶强,高水平专业群引领作用日益突显。主动对接国家“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实施“河北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打造口腔医学专业群及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

口腔医学专业群围绕口腔健康服务产业链,以口腔医学专业为核心,以口腔医学技术、口腔护理和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支撑,采用“一个导向,双驱保障,三项对接”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成京津冀区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水平口腔医学专业群。发挥全国卫生行指委口腔医学技术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作用,牵头制定了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职业学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参与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国家资源库建设,参与修订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参编、主编公开出版教材28部,进一步彰显了我院口腔专业在全国医学类高职院校中的优势。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群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核心,以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支撑,对接区域“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现代商贸物流业,并间接服务医疗康养、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区域经济释放数据、财务、税务、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五类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匹配产业需求,从而顺应财会职能升级转型。先后与金蝶集团、税友衡信集团、唐山恒达会计服务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多类型知名企业在课堂教学、仿真实训、会计工厂实操、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完善“双元主体,多企业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双元三阶四平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馆两园四中心”的会计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引入欧盟商科课程标准,完成课程中心20门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

3.强化教学标准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日益完善。出台了学院《专业动态调整标准》《关于制订专业建设标准的指导意见》,修订了《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标准体系。组织34个专业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行业标准落地,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3项,专业核心课及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176个。落地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升级改造实训室56个。

建立健全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3级规划体系、9项信息化建设目标、5级质量文化建设体系”的“395”质量诊改模式,“德技并修 提质培优”质量文化逐步形成和确立,顺利通过河北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复核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五、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收获

1.加强师德教育,师德师风水平明显提升。多途径、分层次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新教师入职后《教师誓词》宣誓活动、师德师风专题讲座、教学技能培训。开展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核心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评选“我最喜爱的唐职教师”30名。每学年定期开展争做“四有”好教师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主题征文活动。2019-2021年,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突出贡献奖”等优秀教师300余人次,3名教师获得省级师德标兵,10名教师获得市级师德标兵。

2.扩大教师数量,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实施“硕、博”工程,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通过公开选聘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65名,任教师人数逐年上升,师资队伍结构逐步改善。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2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其中正高职称6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有349名,占67%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为5名。建立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来自唐山协和医院、湖北美和易思、新迈尔教育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海天时代科技公司等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合作开发编写教材、在线课程建设、技能训练指导和订单班教学等工作。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3个团队获得河北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8个团队获得院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

3.引培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作用明显发挥。大力实施硕博工程,重点支持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历学位。4名教师在职攻读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1名教师已完成学业返回教师岗位。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教学高级研修班、到国内外访学,选拔优秀专业教师参加国培和教学名师培训。6名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访学。3位名师与专业带头人到德国参加短期研修与交流,对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教师获得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20人,河北省技术能手5人,市级教学名师7人,建立了刘玉祥、郭淑英等名师工作室6个,邢玉菱泥塑技艺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领军人才、优秀人才总量逐年增加。修订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管理办法》,115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与教科研究等工作中,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依托我院的河北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口腔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全国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达1000人以上。

4.强化教师实践锻炼,双师素质明显提升。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选派38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唐山市协和医院、河北恒达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博玉陶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荣川汽贸公司、金蝶集团、中车集团等合作企事业单位挂职或参加实践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已达到专任教师的90%。承办了全国卫生行指委口腔医学技术分委会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全国19所院校和附属医院的118名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效果得到了参加院校的一致好评。举办了为期4天的河北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级培训项目——卫生类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班,在线学习人数超过28000人,覆盖学校15所,学员满意度达98.2%。

5.完善多元培训体系,教师成长明显提速。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立体化多元教师培训体系,采用线下与线下、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专业与思政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加强教师职业化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整体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2019—2021年,教师参加职教提职培优专项网络培训、“双高计划”高绩效发展、专业建设和转型升级专题、教学能力大赛解读指导、教学能力技能大赛备赛指导、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研修、实验室安全等多项培训,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教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广泛参加各级教学能力比赛、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奖项200余项,连续5届获得河北省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六、校企合作实现新突破

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发展日益成熟。学院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约配置教育资源要素,共建合作育人平台,健全和完善协同育人、教学运行、保障措施、质量评价等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育人培养模式全覆盖。实现了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唐山南湖医院等3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等33家教学医院的深度合作。与中车集团唐车公司、中国移动唐山分公司、唐山瑞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医疗康养、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对接和合作,达到了共促人才培养、共助乡村振兴、共建产业园区、共健康养基地、共促创新发展的目的。与天津大学合作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与河北乐仁堂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医药康养产业学院,与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校园建设应用创新中心。

目前,校企共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院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4个;省级以上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

2.强化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日益完善。学院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校企协同育人,企业深度融入学校专业设置及规划、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所有环节。与北京海天恒基集团、河北经纬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稳定合作单位,共建物流管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园林技术等11个专业,按照企业(医院)对接学校、车间(科室)对接基地、产业对接专业、师傅对接教师、岗位对接培训的“五个对接”原则,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多方参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在校企协同育人、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聘师资队伍及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均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双平台中培养”、“校内学徒制”、“多企业大平台”等各具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建订单班56个,合作开发教材63部,共同开发课程90门。企业对学院设备准捐赠设备总值达731.47万元,按照现代学徒制建设标准,共同培养学生2630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形成育人和育才并重的双元育人格局。

3.深化职教集团实体化办学,综合服务能力日益提升。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主体作用,牵头河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京津冀现代农业职教联盟和河北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42个,推行订单培养人才模式改革,与北京绿京华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等集团内知名企业开办订单班5个,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有效对接。集团围绕服务“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开展了三轮涉农专业结构调整,增加了教学内容或选修课程,推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智能化资源培训包建设,出版了云教材1部,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发挥现代农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及职业农民培训学院作用,校企共同进行适应产业需求的教科研究和技能培训,服务企业达43家,年均培训农民约2500人次。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山果业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高校果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燕山果业试验站、仙桃研发中心等一系列产业化的合作平台,加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农业生产示范推广与应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市级课题100多项,获专利38项,省部级成果鉴定23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集团承办了2021年省级园艺、花艺、蔬菜嫁接技能大赛项目。2021年6月,集团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七、服务发展水平实现新发展

1.争创国家级培训基地,服务社会工作全面推进。建设医疗康养、数智财商、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多职业融合高技能人才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中医保健按摩》《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开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争创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首佳康养中心共建职工培训基地,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社会重点群体广泛开展养老照护、母婴护理、育婴员、保健按摩、营养健康等职业技能培训。与用友新道共建数智财经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借助用友集团八大云平台产教深度融合,以大数据财经人员为重点开启校企联合培训。推行互联网+实践培训方式,实现受训学员科学化管理,达到职业培训“教、学、测、评、管、用”六大需求。打造养老照护、食品健康、保健按摩、母婴护理、设施农业技术等优势培训品牌。做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三年共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235项,培训人员超万人,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工作实施。

2.打造双师型培训团队,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依据唐山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医疗康养、大数据财经、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专业发展布局,采取校企共育方式建立医学为主,多专业融合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贯彻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省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健全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和全员培训制度,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队伍。完成全省2020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培训财经、园林、园艺、护理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教师220人。调派师资和实训设施,承接2021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三教改革研修、名师名校长育训项目。

3.健全高水平教育平台,社会终身学习需求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建立以医为主,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成人学历教育网络门户,进行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收集和发布,并不断改进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以智慧校园建设为依托,建立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服务平台,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组织专业教学团队,开发《医护职业素养》《职场礼仪》等专业和学科的精品继续教育网络课程5门。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展MBA研究生教育,为唐山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与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达成共识,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学习中心。

4.依托智慧助老新理念,社区老年教育服务全面推进。与祥富里社区和福乐园社区建立和谐社会教育示范基地,利用社区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指导和谐社会建设。将学校图书馆、操场、阅览室全面向社区开放,将学校打造成校社和谐发展的平台。开发面向社区服务项目如科学健身、养生保健、医疗护理、绿色生活、红色文化,满足社区素养提升需要。关注空巢老人,提供权益保护、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服务。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团队到社区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安全和幸福的美好社区状态。面向社区无业人员开展养老护理、月嫂、保健按摩师、快递员等职业培训,促进无业人员自食其力。三年完成各类公益性培训服务53项,为社区居民和复员军人近1500人提供就业创业技术支持,为社会居民和孤老近3000人提供帮扶。

5.建设示范型教育基地,新型现代职业农民培养全面加速。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培训,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乡村振兴人才,吸引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争取项目资金,对接产业需求,借助校企共建、融合发展与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共同打造绿色蔬菜设施生产示范基地、果树高效栽培生产示范基地、珍稀特色食用菌示范基地、花卉生产示范基地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植物无土栽培示范基地,构建完善智慧农业数字精准生产与资源管理平台。与唐山红衫林有限公司、玉泉山生态产业园等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多项,申请专利10余项。组织农业专家成立“科技助农”工作队到玉田、迁西、滦州等各县市区开展精准服务,组织农民培训、技术服务200项,服务农民2696人,培养农业技术人员206人。

八、学校治理水平达到新高度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办学治校水平日益增强。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坚持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党委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管党治校的理论水平。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线上培训、实践活动等,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新时代干部的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2.加强章程建设,学校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全面落实学院《章程》,不断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结合学院实际,修订出台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将法治思维贯穿学院治理全过程,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教师法制教育网络培训、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和“宪法晨读”等活动,不断提升师生法治水平。

3.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结构,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组织召开五届一次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的民主管理权和民主参与权。组建新一届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为学院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构建了良好的决策、咨询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提升共治水平。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为依托,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理事会等为支撑的现代化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4.深化两级管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扎实推进由过程管理为主转为以绩效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在学院管理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推进绩效改革,将教职工工作成效与收入分配挂钩;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教师分类管理,让所有教职工都能够在学院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推进机构改革,探索“大部制”管理体系;推进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校园办公系统功能,消除信息孤岛,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学院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九、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步

1.完善信息化基础,网络育人环境全面加强。基于教育信息化2.0全新思维,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实现万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无缝链接、一体化融合、5G网络全覆盖,推进IPV6规模部署及应用,学院官网完成IPV6改造,学院网络出口带宽达15G,不断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防护体系和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

构建基于智慧校园业务系统、融合网络教学平台、业务构建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私有云平台、移动应用平台、数字化安防体系等多业务、全场景综合应用,完成数字化、智能化、全周期育人环境建设。

2.完善数据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以数据为驱动,以服务为导向,统筹业务应用系统,整合校园信息资源,完成共享型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内部保证质量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分析与决策预警系统,建设全方位可视化“领导驾驶舱”系统平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教学、管理全过程,提高决策和管理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基于数十种可视化元素和图形,实现丰富的可视化效果,提取涵盖学生域、人事域、教学域、科研域内数据,制定了34个分析主题,共163条分析指标项,从招生就业、教师发展、学生管理、教室使用等多个维度分析归纳出学校的整体情况,展示学校治理成果,为校领导做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实现了人、财、物的动态化和透明化管理。

3.丰富育人手段,信息化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网络教学、网络助学、移动学习和智能学习,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服务支持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全部教学场所实现智能化监控全覆盖,利用物联网技术追踪教与学行为,实现网上巡课,推行大数据云教学管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情、学情综合分析。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体系,参照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形成反映教学规范的基本教学资源、反映课程重点难点的特色资源,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名师课堂”、微课、慕课、同步课堂、实现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集成专业群教学精品资源。

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广泛实施职教云平台、蓝墨云班课、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清化教育在线等多平台综合应用,年使用平台授课教师588人,创建各类班课1066个,参加班课学习学生624490人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数达到609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14门,院级70门。馆藏电子图书达到46.5万册,电子期刊达到7903册。新增虚拟仿真实训室9个,应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专业20个。

4.加强技术培训,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加强。聚焦课堂、聚焦发展、聚焦成长,按照“三全育人”的理念,每年坚持开展分层次的信息化培训活动,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讲座、搭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专题网站、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学院积极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积极营造信息化教学良好氛围,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与课程设计能力不断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信息化大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十、国际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学院国际化水平得到切实提升,完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完成了先进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引进工作。与近20所境外高水平院校建立联系,为进一步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建立海外学院1个,输出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人才培养迈出新步伐。学院积极谋划引入先进国际教育资源,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与匈牙利多瑙新城大学合作举办的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并于2020年开始招生,迄今为止,实现项目招生2届,207人。这是匈牙利在中国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创了学院引入先进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篇章。

2.海外分校合作平台搭建,资源输出产生新成果。学院与泰国帕夭农业技术学院合作设立了河北首家农业海外学院——中泰和养学院,在学生培养、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等方面达成一致。完成泰国北部三区职教中心、帕夭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来院访问、进修42人日,招收了三届学历留学生,输出专业标准1项,课程标准9项,依托国际化信息平台培训当地人员870人日,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输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目标。

3.中德农业培训项目实施,师资培养拓展新领域。学院充分利用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优势,组织中德农业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开展培训活动40余场,培训省内相关校及我院教师32人。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制定园林技术专业学习领域13个,教学标准9个,教学情境59个,典型教案3个,设立中德实验班1个,招生23人。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和德国先进的职业课程标准本土化工作取得实质成效。

4.省级科研引智项目申报,科研领域实现新突破。学院利用与欧洲水果合作组织(EFC)、国际园艺科学协会(ISHS)的合作关系,搭建科研引智平台,聘请欧洲水果合作组织负责樱桃品种试验田管理、品种咨询和全球研究的水果大师进行技术指导,引进国际先进的樱桃栽培新模式、新技术,试验示范国外优新品种,促进区域樱桃产业提质增效。该项目已通过唐山市科技局审核,报送至河北省科技厅。

5.国际交流活动有序开展,中外交流扩大新范围。在巩固原有国际合作院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范围,开展非学历留学生教育,加入多个国际合作组织,国内多家院院校来院进行学习交流,学院国际化发展案例入选第六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优秀案例汇编”,连续两年获得中泰职业教育突出贡献奖等国际交流奖项,举行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被韩国世宗新闻等外媒报道,学院国际合作基础不断加深。

6.提质培优项目加速推进,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学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立足国际中文教育和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延续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际化成果,立项建设了“中文+职业技能”“鲁班工坊”两个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围绕建设要求,学院加速项目推进,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公派汉语教师选拔,获得国家汉语教师公派资格1人,建设“中文+技能”协同创新团队1个,参编职业汉语对外教材1部,举办“冀之光”汉语教学大赛,参赛教师11人,选拔1名教师进入河北省“冀之光”汉语教学大赛复赛。与泰国帕夭农业技术学院联系了建立鲁班工坊事项,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赋能高端引领,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教育教学新形态

主办单位:唐山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唐山职业教育网 版权所有:唐山创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冀公网安备 13024002000309号 备案信息:冀ICP备11020808号-16 联系电话:13313292299 电子邮件:cy@zhijiaow.com 技术支持:职教网 山东技校网 河北技校网

招生咨询热线:400808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