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多样,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优、补强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聚焦内涵发展,实施基础教育提质行动。一是加强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印发《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和特殊教育,编制覆盖语文、数学等41个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开展三级教师全员培训,组织10场市级交流展示活动,遴选建设30个课程思政研究基地和300个教学设计示范案例,切实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有机融合思政教育的能力。二是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中小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出台加强科学教育政策文件,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实施“青少年科创计划”,每年选拔100名中学生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开展科学研究与实践。实施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建设计划,遴选出涵盖科学类、人文类、跨学科类的32个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成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究中心。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计划,在南开中学等市教委直属学校试点开设科学、工程等创新实验班,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三是提升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前教育安全普惠优质发展,建立健全入园需求监测机制,优化公办园资源布局,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实施高质量幼儿游戏研究实践项目。推动义务教育“双减”赋能提质,遴选建设172个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示范基地,开展30场市级“精品教研”,举办优秀作业设计大赛,督促指导各学校因地制宜、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持续加强30所“品牌高中”和35所“强校工程”项目建设,依托中心城区5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探索形成科技高中、人文高中、外语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等50所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聚焦辐射引领,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行动。一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2.0工程。统筹市教委直属学校与滨海新区、河东区、红桥区等区域新建合作办学学校53所,共享优质教育品牌。推动中心城区与环中心城区、远城区建设16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在战略规划、学校管理、学生思政、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五育”育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推动远城区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等方式,结成城乡教育帮扶共同体,覆盖远城区77.3%的乡村学校。打造50个市级优质办学集团和50个示范学区,不断扩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二是实施教研示范引领项目。配足、配齐、配强各学段教研员,开展全市教研员系列化专题培训,着力建强教研员队伍。研究制定《教研员工作职责》《关于加强教研员下校调研指导的工作意见》,要求市、区两级教研员常态化深入一线基层学校,面对面指导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常态化开展覆盖全市各区、各学段、各学科的中小学“双优课”展示交流项目和“精品教研”,强化成果和典型经验交流。三是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研究制定《天津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方案》,聚焦科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智慧教育、特殊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先后在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组织开展交流展示,挖掘改革攻坚有效举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和工作做法。
聚焦短板弱项,实施基础教育补强行动。一是实施学位资源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学龄人口变化与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人口变动趋势下天津教育未来发展专题研究,指导各区精准测算学位需求,做到学位缺口底数清、数据明。针对学位有缺口区域,督促相关区多方寻找资源,协调区内相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统筹做好学位资源建设。二是实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改造项目。利用五年时间,在硬件方面,加固改造9.61万平方米农村学校C级校舍,提升改造119.19万平方米农村学校土质体育运动场地,更新配置1.38万台计算机,建成297间农村学校信创信息科技教室;在师资方面,遴选培养乡村优秀校(园)长、乡村思政骨干教师、优秀乡村青年教师、乡村学科骨干教师、乡村骨干班主任各100名,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三是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在完成三轮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提前实现全市16个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督促指导各区、各学校对标建设、依标提升,切实做到“一校一案”,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来源:天津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