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校全力推进劳动教育,突出职业性、实践性、专业性、劳动性教育相结合,着重培养高素质一线劳动者和初级、中级专业技术人才。
一、设置劳动教育组织机构,健全领导管理机制
二、文化熏陶,激发劳动意识
劳动教育实践中,文化熏陶作为隐性的教育方式,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影响。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联合打造,营造浓厚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激发中职学生劳动意识。
物质文化方面。结合专业特色,在校园环境设计上,突出经济政治与生活劳动氛围。如“党建精神”文化长廊,大国工匠事迹、劳动模范简介、劳动名言警句等;在教学楼的布局设计上,力求专业教学与生产劳动相融合,营造良好劳动环境,如:幼教专业手工美术作品展示、会计专业技能大赛等,打造专业与实践相结合,劳动与创造相统一的美丽校园。
制度文化方面。学校引入社会、家庭资源,形成以学校管理为主、家庭管理为辅,家校协同的劳动管理机制,制定考核奖励制度,建立学生劳动情况档案,记录学生在校园值周、大扫除、班级值日等活动表现,对表现优秀的授予“本周明星”“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并可转化成相应德育成绩。
精神文化方面。依托微信公众号、校报、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各种载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传播精益求精的匠心文化;挖掘学生身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典型模范,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劳模精神;加强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劳动文化氛围,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劳动价值观。
三、学科渗透,树立劳动观念
基础知识是根基,劳动教育在语文、历史、手工、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学科中,也应有效体现。合理利用基础学科的劳动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劳动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如在“政治经济与社会”中《企业中的劳动者》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洪军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优秀劳动者应具备哪些素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能创造财富,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讲授《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时,以“环卫工人是否应当得到我们的尊重”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加深了学生对劳动不分贵贱、劳动光荣、劳动受人尊重的理解;树立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通过语文课《一件小事》的学习,感受鲁迅先生通过对人力车夫的形象描写,所要展示普通劳动者的质朴之美,善良无私、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赵州桥》《景泰蓝的制作》等说明文,充溢着对劳动创造的赞美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传递这些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的伟大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每周各班借主题班会契机,设计有针对性的劳动主题班会课,渗透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锻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和能力,加深对劳动的了解认知,能够珍惜劳动成果,为将来参加工作后进行职业劳动打下基础,利用晚自习组织观看新闻联播,为高考积累时事热点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营造氛围,组织劳动项目竞赛
对于“劳动”问题,教师的首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通过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乐于劳动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有趣的拔草比赛,大课间扫雪、捡树叶、成立卫生社团等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劳动,其乐融融,乐在其中。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劳动习惯,又丰富了校园课余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有效认知。
五、项目驱动,提升劳动素养
项目驱动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劳动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劳动项目,再将劳动项目分成不同任务,通过各个任务的驱动,让学生了解劳动知识,掌握高水平、专业化的劳动技能,提升综合劳动素养。
专业实训项目。如会计专业实训项目,专业教师与企业团队协同开展项目化实训等,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项目实战中,真实地使用专业劳动工具,掌握专业劳动技能、技巧,体验劳动成果带来的满足感,提升专业技能。在实训中,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专业认知和专业技能。
技能竞赛项目。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标,构建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比赛机制。通过逐层选拔历练,孕育技能精英,铸造工匠精神。每年学校技能节,都是全校学生职业技能的一次大比武。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切磋的平台。比赛成绩优异者可获得校级职业技能等级认证,以及参加校队集训的机会。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项目核心技术,熟悉现场工艺,培育高水平的专业劳动者和精益求精的技能工匠。
六、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强化劳动自觉性与责任感
1.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5月起,开展“劳动最伟大·奋斗最青春”线上活动,利用线上留言的方式,讲述身边最敬佩的劳动者,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身体力行制作美食,践行劳动庆祝五一。
2.复学后,以专业性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为主,分类实施;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开展专业服务、实习实训等专业性劳动实践;在校园生活中,开展校内劳动技能培训、教室清洁、实训室维护等校内劳动锻炼,综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强化劳动自觉与责任感。
3.结合“志愿汇”APP,开展扮靓文明城、关爱孤寡老人、关爱自闭症儿童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职教特色、专业劳动技能培养和综合劳动素质提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
七、重视、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制定《唐山一职专德育学分达标管理办法(试行)》,将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等方面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推进德育目标、过程和考核有机结合,坚持德育评价制度化、系统化、分类化,德育过程学分化,德育结果成绩化,使德育工作更趋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德育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提升学生的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把劳动教育全方位渗透。
鼓励志愿服务
对于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者,有以下情况之一者给予加分:
(1)参加学校技能展、招生、就业等大型活动的接待、服务者,每人每次加10分。
(2)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者,包括垃圾分类、去敬老院、义卖等,每人每次加10分。
(3)代表学校出席或参加大型活动者,校级每人每次加10分;专业级每人每次加5分;班级每人每次加1-2分。
(4)拾金不昧者,每次加2分(拾到贵重物品每次加5分)。
劳动教育是中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锻炼劳动力量、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美德,引导劳动教育成为自觉、自省、自发的技能基础和精神支撑,为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人才助力!
来源:唐山一职专
上一篇:“工匠”还从劳动来——滦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下一篇:在劳动中体会健与美——唐山市艺术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