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唐山职业教育网! 客服热线:400-8088-566
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为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四川省出台了《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产教联盟,强化产学研用紧密合作,探索一条具有四川特色、时代特征的产教融合发展新路。
一、坚持以联盟为牵引,优化三个布局,着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一)面向区域和重点产业,优化产教联盟布局。紧密对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由示范、优质职业院校牵头,组建产教联盟,形成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协同机制。五年来,先后组建产教联盟102个,其中区域型29个、行业型73个,参与的各类学校554所、政府部门165个、行业协会107个、企业931家、科研机构43个,覆盖职业院校学生100万人左右,涵盖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技术、交通运输、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二)完善专业预警和调控机制,优化全省专业布局。在编制省控专业目录时,充分参考产教联盟编制行业人才需求和专业设置报告,了解产业发展对人才潜在需求,并针对布点较多、重复率高、招生规模大、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预警。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调整和新专业申报时,需通过产教联盟对专业设置必要性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十三五”以来,全省增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业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和重点产业紧缺急需的专业687个,撤销了266个就业率较低、市场需求小的陈旧落后专业。目前,紧贴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职专业布点1324个(占比51.4%),在校生23.2万人。专业设置与产业重点的契合度逐年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三)对接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促进专业资源整合。成立产教联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究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特征,论证专业组群逻辑和建设方案,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形成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目前,四川省23所优质高职院校依托优势专业,首批组建了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飞行器制造技术、电子信息、休闲农业、旅游管理等40个专业群,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国和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二、坚持以联盟为依托,打造三个平台,全面拓宽校企合作维度
(一)对接产业高端,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依托产教联盟,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试验试制、工艺技术工艺方法研究、产品检验检测等共性技术需求,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军民融合、国际合作等方式,合作建设了工程技术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研究室等,主动融入产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和创新体系,切实提升高职学校服务发展、支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建成技术技能创新平台近200个,其中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15个、四川省紧缺领域教师技艺传承创新平台15个。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产教联盟充分依托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共建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紧贴产业和技术发展前沿,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教育厅与宜宾市签署建设“四川省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试验区”备忘录,推进组建川南高校联盟,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成都市牵头成立西部市级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形成“156”全市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推进一体化模式,助力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西南航空产教联盟,促进航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产教军民融合共同体,自联盟成立以来,累计为军民航企业和部队输送了上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在翼龙无人机生产、维护保障一线队伍中近80%是成都航院的毕业生。
(三)基于“互联网+”,打造产教联盟信息平台。坚持以行业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项目研发为纽带,以校际交流、校企协作和工学结合为基本形式,以资源共享、合作育人、集团化办学为主要目标,通过政府统筹、主管部门协同,整合社会事业统计、产业发展、教育事业统计、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科技创新等数据信息,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联盟信息平台,提供决策咨询、协同管理、信息发布、人才预警等服务。广元市针对政校企信息不对称、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开发建设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四方共建的产教融合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全市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信息互通衔接;四川省发改委专项支持500万元,成立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信息平台”,已为40家联盟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共享服务,为5万余名职业院校在校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2万余名毕业生共享就业信息,开展技术研究信息服务项目1300余项。全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3%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坚持以联盟聚资源,实施三个计划,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一)实施中高职衔接计划,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出台《关于开展中等和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的指导意见》,实施“3+2”“3+3”、五年一贯制等多种模式,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本科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高职院校招收有企业实践经历人员比例不断扩大。出台《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采取本科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三方联合培养的方式,实施了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目前已培养学生3800余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衔接贯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具有四川特色、时代特征的现代职教体系初步构建。
(二)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广泛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推动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五年来,159家单位立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3家单位获批国家试点,试点专业近200余个,参与学生达6万余人。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把职业岗位所需职业素养、知识和技能融入专业教学中。目前,全省大部分职业院校都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一半以上毕业生取得了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全省有61所职业院校114个专业参与了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2017年9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产教联盟企业中国二重共同培养8万吨航空模锻压机技术技能人才案例入选中宣部、国家发改委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反映了职业教育为国家战略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实施职教扶贫攻坚计划,培养培育本土人才。按照“教育+产业+就业”“学校+合作社+农户”等系列扶贫模式,开展联盟内院校与贫困地区的中职学校结对子工作,在办学基础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精准帮扶;联盟企业通过联办企业、“合作社”、联合开发产业投资项目等形式,实施产业扶持,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通过公办高职(专科)专项、医学专科生专项、五年中高职贯通专项、“9+3”高职单招专项,每年向深度贫困县招录培养高职、专科学生2500名,每年从深度贫困县选送1000名具有一定实用技能的乡村人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免费培养。国家示范院校牵头,联合贫困连片地区、藏区、彝区职业院校组建提质扩招联盟,协同招生、分类精准教学、校企协同育人、共享就业资源,实现高质量扩招。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招生咨询热线:4008088566